祭祀大典一案并未結束。
怎么說呢,這案子是我目前為止寫的最拉的一個。
但也是我設計最為巧妙的一個。
自從上次兩個案子結束后,有書友說希望換種方式,于是我便決定改變。
這案子設計之初,是由三條線一并進行。
許吳青一條線。
狐妖一條線。
陰陽宗叛徒一條線。
我打算三線齊進,最終擰在一起,順便再刻畫幾個配角,寫幾段日常,讓主角與朝堂一些官員接觸,將格局慢慢擴大……
我剛開始也是這么做的。
但是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節奏。
盡管我每天的更新量大,但當真正按照大綱進行時才發現,節奏完全擰不到一起,三條線同時走的結果就是,讀者看著很松散,感覺東一下,西一下,雖然最后會擰在一起,但看的過程中可不會這么想,所以出現了養書,跳訂等問題。
尤其是跳訂,我每一章都埋下了伏筆,這就導致一些書友在跳過后,再看后兩章,完全一臉懵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阿偉的‘父親’是女人,我早就提前爆出來了,結果寫到后面,還有不少人打問號,明顯就是沒看。
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探案這種類型,節奏如果太拖,是真的太傷。
三條線同時出發,導致節奏嚴重拖慢,這個時候再想刻畫其他配角,那就是找死了,更別說朝堂上的劇情。
本來應該有四章朝堂劇情,最后我也只能一筆帶過,盡量把節奏拉起來。
如果真按照大綱基礎走,估計還得有十幾章左右的劇情,所以該刪的刪,該精簡的精簡。
甚至于我本打算寫兩萬字的床上劇情,最后也作罷。(因為我感覺大家跟我一樣都是正經人,不會看這玩意。)
話歸正題。
最后雙魚國小皇子身份也只能延續到下個案子。
要是再這么寫下去,我估計要崩潰了。三條線必須先收起來,然后下一個案子直接走單線。
單線的好處是,雖然大家容易猜到,但至少節奏可以拉起來。
順便還能寫幾張日常。
這個祭祀大典一案現在想來,又可惜又無奈。
為了保持邏輯性,我自己用A4紙在墻壁貼上,就跟主角陳牧一樣,把線索全部寫上,每天都琢磨去看。
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眼,就是滿墻的線索,然后就皺著眉頭去看,看看有哪一個沖突,與大綱脫節等等。
搞得我有一瞬間,感覺自己在辦案似的。
可惜身邊沒有白纖羽這個娘子。
這樣寫真的太累了,書友們看著也累,所以之后的案子,全部走單線,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弄這么復雜有個卵用,還不如多寫兩章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