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正午,吉時一到。
蒼涼的號角聲響徹全城,威嚴肅穆的禁軍開道,龍旗飄揚。
坐于九龍御輦里的穆天子,看到了一團團飄搖不定,猶如燭火的眾生愿力。
其中透出對于國泰民安的祈求,風調雨順的期盼,安居樂業的憧憬……
正是這樣渴切的情緒,才會形成無窮念頭。
“天子,與生俱來受萬民敬仰,正是因為他所代表的,是天道、是正統、是法度、是這個國家的一切美好!
趙穆體悟著,若有所思。
所以,王朝崩塌,國破家亡,世道沉淪的時候。
氣數、運道便會衰弱。
因為,百姓失去了信念,徹底絕望。
沒有了子民的支持,王朝也就不復存在。
故而,人道。
不是獨善其身之道,而是兼濟天下之道。
唯有神州大地,家家戶戶皆能溫飽,感受美好。
方才是真正的圓滿。
趙穆把握住了那一絲靈機,眸光之中倒映出了眾生相。
此時此刻,他才徹底明白何為“道”。
那不是能用言語所能概括之物。
道之所在,乃是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大勇。
更是九死不悔的決心。
只有不斷堅定,不斷明悟,不斷前進。
才能踏入那方天地。
“元皇所要走的路子,是取代圣地,以己心撥轉天心,以己身代行天意,此為皇天之道。”
趙穆對于自己所行之道,逐漸有了大體的輪廓。
眾生之道,并非說說而已。
需要切實去做,完成心中宏愿。
統一神州,教化萬民,開啟智慧。
這才能夠稱之為“仁”,稱之為“德”。
窮酸腐儒所說的仁政、德政,無非就是大赦天下,寬厚待人。
刑不上世家,禮不下庶人。
最后博得一個好名聲。
那只是小恩小惠,根本不能遍及神州,造福萬世。
隨著這番領悟,趙穆心神更為廣闊,無邊無際。
眉心祖竅,那一團團煥發毫芒的剔透念頭,逐漸散發出了日月的光彩。
長街兩旁的百姓,不約而同受到了影響。
那座徐徐而行的九龍御輦內,其中像是端坐著古之圣皇、大帝。
如神、如圣的氣質,感染著圍觀的眾人。
他們由衷生出膜拜的心思,俯首低頭。
為之送行的左端云,最先察覺到這股細微的變化。
他目睹這一幕,眼中布滿駭然之色。
隨后。
低垂頭顱,不敢再看。
相傳,古之圣皇教化萬民,有大仁德,享有九九至尊之位。
故而,天地都為之號令,鬼神都為之懾服。
其神如日月,其意化眾生,其名為人皇。
“陛下參透了人道變化。”
道之深奧、道之艱難,左端云很明白。
古往今來,能夠自悟者,少之又少。
他走得是圣賢之道。
也就是沿著前人的腳步前進。
可人道,已經斷絕不知道多久了。
自九五之尊,天子大位出現以來。
便就無有人皇,更無有人道至尊了。
“陛下之天資,真是……不講道理。”
騎馬隨行的左端云苦笑一聲,他翻遍史冊,也未能找出一個與穆天子相提并論之人。
縱然強如元皇,也是得天之授。
“但愿圣地識時務,明白這股大勢不可違,否則的話,道統難存。”
左端云想到他的老師,上陰學宮的大祭酒。
對方所學,乃是天理之道。
必然是維持天公地道,森嚴法度。
而要存天理,先滅人欲。
這與陛下提倡的制天命,立人道的說法,天然相悖。
“這一路過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位……先天大宗師。”
左端云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