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測,這把飛劍有1.5米!
那么,一般來說,怎樣的劍才算是長劍呢?
“三尺長劍”大家都聽說過。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青銅長劍長度在81到94厘米之間,已經是青銅劍長度的極限了(大部分戰國青銅劍長度也就是五六十厘米)。
到了漢代,青銅劍變成了鋼劍,這時候可以說是歷史上劍長度最長的時期。
很多漢劍的長度都超過了100厘米,長于3營造尺。
此時有一把刃長96厘米總長120厘米的出水六面漢劍,很是壯觀。
漢代以后劍的長度又開始逐漸變短,到了明清,劍刃長60厘米就是一個分水嶺了。
現存明清劍的刃長大部分都在60厘米以下,60厘米以上就可以成為長劍了。
超過70厘米的不到百分之一。
70厘米刃長再加上15到18厘米厘米左右的柄長也沒有90厘米。所以“”三尺長劍”只是個籠統的稱呼。
而不工手中所握的飛劍,光是“劍刃”部分就有150厘米。
劍刃之所以要打上引號,而是因為這把劍。沒有賤人。沒有劍刃怎么殺敵?怎么會有威力?
觀戰的大佬們,都被這一把丑丑的黑色的飛劍驚呆了!
所以“青鋒寶劍”,一般的飛劍多少都是青色的,黑乎乎的飛劍,誰愛拿得出手丟面子,就像燒火棍似的?
“而且,飛劍需要那么長嗎?那么長方便實用嗎?”
大佬們的心里犯嘀咕。
一般來說,飛劍不是越長越好,長了重了反而需要耗費巨大法力去操控。
輕便靈巧,才是飛劍該有的樣子。
一般修士祭練飛劍,都在五十厘米以下。
這樣的尺寸重量,才方便放置在丹田里面蘊養升級,也方便“千里之外取敵將首級”。
蘇曉寧盯著不工指著自己的黑色飛劍,表情立即凝重起來。
雖然劍沒有開刃,劍尖是鈍的,但是比起開刃的利劍,更加讓他感到具備殺傷力!
那是因為黑劍所散發出來的令人感到渾身皮膚為之緊縮的凌厲劍氣!
大佬們遠遠的也能察覺到劍氣,但是沒有一個像蘇曉寧這樣近距離的面對被浩瀚劍氣籠罩的那種危機感與壓迫感。
兩人相距不過3m~5m之間。
5米范圍之內,都被一種冰海倒灌的劍氣所籠罩兒,蘇曉寧就是被籠罩的中心。
不工的飛劍一寸一寸的壓迫過來,雖然動作很緩慢,但是更加要人有一種世界末日來臨之感。
如果蘇曉寧不是金剛不敗之軀,如果是蘇曉寧還沒有晉級到九星境界,光是這種威壓就會讓蘇曉寧立即跪下或者投降認輸。
“噼里啪啦!”
蘇曉寧的身上出現的兩道電弧,從他的肩膀上開始向本身上下左右游走。
本來,蘇曉寧的罡氣防御得非常的強大,這種程度的劍氣雖然非常凌厲,但是想要突破水靈的罡氣防御罩,還差點火候。
或許不共并沒有動用全力,蘇曉寧也只是祭出兩條電弧防御。
此舉也是為了讓大佬們知道,五雷正法登場了!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試,還不如蘇曉寧想借這個機會,展示雷電功法,來個現場教學。
看到蘇曉寧的身上突然冒出了電弧,不工的黑劍不由為之一頓。
對修士來說,最害怕的就是雷電。
“這位雷師大人,果然會為操控雷電!
不過他說了不反擊,把我就試探一下,你的電弧到底有多厲害吧!”
想到這里,不共的黑劍又向前推進了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