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過了兩天,沈復依舊每日從衙門里回來便過來柳風閣,中間又讓人給找了好幾盆粉色的芍藥回來,春雨看著還算鎮定,春桃卻又恢復了幾份活潑的本色,興沖沖地跟在周衡后面挑地方擺花,可惜后來沈嬤嬤也過來了,雖然語焉不詳,大家卻都聽出來了:
芍藥花雖然適合觀賞,但不適合放在屋內,貌似跟風水有關。
行吧,那就放在樓前柳樹下好了,反正送花來的暮云說了,花匠叮囑說芍藥喜光耐旱。
沈復在旁邊仔細瞧著,周衡看著還挺高興,心便放了下來,覺得之前興許是自己的錯覺,這兩天跟她一起吃飯也沒覺得異樣,便沒再提休沐日帶她出去的想法,畢竟皇帝快要出發前往行宮,這幾天兵部的事情還是挺多的,休沐日其實也需要到衙門里做事情。
中間有件事引起了沈復的注意:太后娘娘據說這些日子身子欠安,怕舟車勞頓,決定今年不去行宮避暑,而三公主為了讓皇帝放心,主動表示自己留下來照顧太后。
本來這事并沒有什么,除了讓大家盛贊三公主一句“孝順”也沒有別的了,但如今可不一樣,三公主的一舉一動都讓他心生警惕不說,仔細推敲起來,太后娘娘這件事本身就有些站不住腳。
先不說太后娘娘其實如今年紀不大,比當今皇上還要小個幾歲,三十多歲的年紀,怕什么舟車勞頓?太后車架堪比皇帝排場,舒服至極。
再說了,身子欠安才更要去行宮避避暑,要不然在京城,三伏天青石板路上都曬得燙人,雖說宮中肯定不缺冰塊降溫,但太后娘娘身子金貴,總不能時時刻刻都在殿內待著吧?
自打發現了三公主對靖王府的心思,沈復只覺這母女倆處處都是算計,如今更是越想越覺得可疑。
為此,晚飯后兩人坐在水榭里,沈復便跟周衡提起了這件事。
“你是說,太后娘娘才三十多歲?!”周衡雖然之前也知道三公主的年紀,貌似跟原身差不多,十九歲左右的樣子,但她一個外來人士,并沒有多想其母太后娘娘會是什么年紀,潛意識里,鑒于以前在21世紀時看過的古裝劇里的太后娘娘大多是兩鬢斑白需要人攙扶的蒼老樣子,乍然聽到太后娘娘僅僅比以前的自己也沒大了幾歲,頓時很是震驚:
nnd,本姑娘連婚都還沒結成,人家的女兒都要成親了,不,確切的說,動作快一點的話,早就當上外婆了!
一時間,周衡也不知該不該羨慕嫉妒這位太后娘娘,如此年輕就守了寡成了高高在上的太后娘娘…想到此,周衡小心翼翼地問沈復:
“對了,現在的皇帝年紀多大?跟太后娘娘差幾歲?”貌似皇帝跟沈復稱兄道弟的,年紀應該也不會很大。
沈復有些無語,這些都不是自己特意來跟她商量的原因好吧?而且這些事他之前早就跟周衡說過,未曾想這方面她竟是個不走心的,聽過即忘,于是少不得又給她大致講了一下。
“不好意思,”周衡見他一臉無奈,趕緊解釋:“我只是想著,太后娘娘嘛,德高望重的,何況原來的皇帝已經沒了,無形中就把她想象成了一個年級比較大的人,失敬失敬啊,呵呵!”確切的說,是古裝劇里的形象先入為主了。
得知皇帝竟然比太后娘娘還大個幾歲,周衡先是暗自樂了一下:要對著個比自己小的女人恭敬地稱呼“母后”?皇帝不嫌膈應得慌么?
之后又不知怎的,心里控制不住地泛起了一個有些“齷齪”的念頭:
不是說皇帝對這位嫡母頗為敬重、對三公主這位幼妹很是疼愛么?而且太后娘娘及其娘家中南道的總督府在幫助皇帝上位的過程中貌似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那…搞不好…這兩人不會有啥見不得人的私情吧?
這也不是不可能啊,兩人年紀差不多,宮斗劇里比這還狗血的劇情都多了去了。
不過當著沈復的面自然是不好意思說這些有的沒的,而且萬一被人聽見,那自己絕對是要死翹翹的,周衡便努力按下了心中想法,順著沈復的話說起了三公主:
“不會是因為你之前跟皇帝說不想去行宮,她才跟著留下來的吧?”
這話說得沈復又是一愣,唉,怎么今兒說的話都不對味呢?不過,這話沈復愛聽,說明阿衡她心里也提防著三公主對自己的心思呢,便狀若無奈地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