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衡本想說是皇帝和太后兩人一起預謀的,覺得不妥,便改成了這么個意有所指的“一唱一和”,饒是如此,這話剛一出口,就見兩人都頗為動容,沈怡更是嗔了句:
“看你說的!雖說中秋夜多為帝后泛舟賞月,但那會兒不是先帝剛駕崩嘛,皇上孝順,陪著太后娘娘月下追思,不也人之常情嘛!”
不過語氣聽著怎么有點虛呢?周衡看她一眼,又看一眼賀叔,后者倒也沒有說誰對誰錯,只笑瞇瞇地道了聲:
“還是先聽我把故事講完吧,先聲明,這些十幾年前的舊事,主要都是皇后娘娘今兒告訴我的,阿怡你們也都知道,先帝駕崩后不久,我就很是識相地辭了那禁衛軍統領的差使,開始跟著你們父王混吃混喝了,呵呵。”
堂堂一個大統領,就這么說辭就辭了?而且現在的皇帝也允許他跟著個擁有兵權的異姓王爺混?周衡直覺這后面應該也有些故事,沒看沈怡臉上便是一副“我懂的”表情。
當然,現在還是聽皇后娘娘的故事要緊,畢竟,中秋夜什么泛舟不泛舟的,這都是明面上的事,皇帝和太后什么月下追思先帝,也確實說得過去,但姜皇后既然如此費盡心思地找了賀叔,想來更多的還是背后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所以“荷香小筑”充其量也就是個話引子。
姜皇后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周衡對這位皇后娘娘表示欽佩。
果然,隨后賀叔便說到了姜皇后從中秋夜被獨自留在水榭后開始的長時間查探:
“當然,那一年的中秋夜之后,也陸續還有些事情,要不然皇后娘娘也不至于因著這么一件事而生了些別的心思,而且那一年皇上登基,她入主長春宮,地位也不能說很穩固,畢竟皇上原先在潛邸時的兩位側妃—項側妃和葉側妃,母憑子貴被封為了貴妃和淑妃,獨她作為中宮皇后卻膝下猶虛。”
估計又是想到了眼前三個年輕人尤其是周衡對這些宮廷人事變遷的不了解,賀叔還是多補充了幾句背景講解:
“說起來,當初還是二皇子正妃時,皇后娘娘也是生養過一個兒子的,你們年紀輕可能不清楚,可惜給夭折了,唉,要不然就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之后便一直沒有了動靜。”
“那幾年,皇上畢竟還要跟當時是太子的大皇子拼,日夜殫精竭慮,別說授人以柄了,自家都恨不得時時刻刻去揪太子那邊的小辮子,是以對這位無所出的正妃可說是一直敬重有加,當然啦,姜皇后的父親是太傅,文官那邊頗有威望,對他是一大助力,皇后娘娘自己也是先帝挑選的,各方面都沒得挑。”
“如此,雖然沒有子嗣,在皇子府那幾年,皇后娘娘作為正妃,過得還是挺不錯的。是以待到進了宮成了皇后,雖然另外兩位側妃有子傍身、地位日隆,但皇后娘娘一開始也沒怎么放在心上,性子上也依舊照著當初皇子府的做派來,這也是她當時敢于跟皇帝爭吵的一大原因,誰知之后的中秋夜,當著無數人的面,皇帝竟然生生打了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