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第一時間想到的科幻書——《流浪地球》。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小說開頭的兩句話,讓許多看過這本書的人印象深刻。
只不過,大多數的人都沒看過小說版,只是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2019年那時候上映的電影,創造了國產科幻電影新紀錄,46億票房,差點就打敗《戰狼2》沖榜第一。
只不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和小說版的差別很大。
電影里邊講的是,太陽加速老化,即將爆炸死亡,地球的科學家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臺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在浩瀚的宇宙流浪,整個過程需要2500年。
為了拯救地球,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犧牲了自己,點燃木星;利用爆炸的沖擊波推動地球逃離。
而小說的原著,從頭到尾男主角都沒有名字,都是第一人稱描寫。
也沒有點燃木星,自我犧牲拯救地球的情節。
如果,劇組按照小說的原著拍攝,《流浪地球》肯定是一部爛片,還會被罵。
其他的不說,小說里邊男主角的爸爸,也就是那個宇航員,對感情的態度,是個劇毒。
明明已經有老婆孩子了,還去勾搭小學老師,還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他媽,自己喜歡上了另外一個女人。
什么英雄形象都要毀于一旦。
第二天早上,陳耀在家中吃完晚餐,然后開始動手寫《流浪地球》。
沖了一杯蜂蜜茶,將杯子放在桌上,陳耀坐下來打開電腦。
抄書是不可能抄書的,好久以前看過的書里邊的許多情節都忘了。
再說,《流浪地球》的原著本身也存在許多的bug,不能直接照搬。
就比如說,書中提到的利用一萬二千臺發動機推動地球擺脫太陽系,有理科生算過,就它那樣的推力別說讓地球擺脫太陽,頂多就是讓地球稍微偏離一下軌道。
那一萬二千臺發動機安裝在亞洲、美洲的大陸,說這兩個大陸的板塊結實堅硬,可以承受發動機的推力。
認真想想,你真的能將一個重達60萬億億噸的地球推動起來,地球的地殼簡直就像是雞蛋殼一樣的脆弱,里邊的“雞蛋黃”就會瘋狂涌出,地球豈不是天天地震火山爆發?
發動機還有用嗎?人類還能活下去嗎?還沒有離開太陽系,自己就搞死自己了。
當然,小說畢竟是小說,不能太較真,何況這還是科幻,幻比科更重要。
真想追求嚴謹,還不如去看學術論文,可以看到你頭暈眼花都看不懂。
當然,以上的bug,陳耀已經找到解決方法,可以完美避免。
《流浪地球》這書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世界觀設定以及它非凡的想象力。
西方許多的科幻小說,個人主義比較強,地球發生災難了,自己和小伙伴開飛船逃離,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丟下不管。
自私自利,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文化。
而《流浪地球》的高明之處,就是將一個地球當成飛船,將所有人類一起帶走,包括了人類的文明和生態。
將所有人類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在浩瀚無邊的宇宙流浪,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