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清了清嗓子道:“這是科技新聞發布會,18英寸生產線投產意義重大,大家想問的,都可以鑲我身邊的周威明提問。”
狗仔隊記者也混在人群中,干脆讓周威明回答好了,至少不會有記者問一些娛樂八卦問題。
“您好,我是IT數碼日報的記者。”一個平頭短發女人說道:“為什么,傳奇做晶圓棒,要特別強調18英寸?”
周威明臉色很嚴肅,說話都不帶微笑的: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不管是什么芯片工廠,什么芯片公司,能做到最大的晶圓,也就12英寸。
這已經是20年前的技術了,是的,這是我特別想說的,已經是20年沒有升級了。
不管是什么科技產品,幾十年了不升級都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們的陳總決定,讓傳奇軌跡公司牽頭,帶領國內所有的供應商,一起去做技術突破!
將世界上第一條18英寸生產線做了出來!”
他拍了兩下手掌,隨即,四個工人捧著一條晶圓棒走了過來,站在了所有記者媒體面前。
這條晶圓棒,足足有10米長,直徑是18英寸,也就是450mm!
記者們立刻狂按相機,以不同的角度進行拍照。
不管是什么,能做到世界第一都是最強者,何況這玩意,還可以做成芯片。
相比于上代的晶圓棒,這根晶圓棒足足大了50%。
一個黑色外套男記者問道:“有權威機構估算過,做18英寸生產線,要上千億美金的成本投入。
傳奇公司如此大投入去做18英寸,芯片會不會貴到上天,導致產品沒有競爭力,最終破產?”
這問題還挺尖銳,是在場所有記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周威明臉色非常認真:“其他公司的數據都只是估算。
現在成品已經出來了,整套技術研發到現在。
投入的資金只是200億!
我們做的18英寸晶圓,和原來12英寸晶圓,平均的單價只是高出10%。
如今實現大規模量產,一年之后,芯片的成本降低,降低20%左右!”
“嘩!”記者們嘩然一片。
到場大多數的記者,都是懂行的,他們驚訝傳奇的技術,也驚嘆傳奇的成本控制能力。
為什么要將晶圓棒做大,只是為了大而大嗎?
絕對不是。
整個芯片行業都明白,讓晶圓棒做大,最中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芯片的生產成本。
未來,傳奇不管做手機芯片,電腦芯片,也或者是服務器芯片,都會更加有競爭力。
價格低并且性能超強啊!
別忘了,這晶圓棒是用石墨烯材料制成,可以做出石墨烯芯片。
陳耀只是默默地站在一邊沒有說話,可誰都不會忽略他的存在。
沒有他的倡導,不會有石墨烯晶圓,更不會有世界上第一條18英寸生產線。
是他,將國內半導體芯片,帶領到世界頂尖。
現場上百家記者,突然齊聲鼓掌,掌聲先給了陳耀,也獻給了傳奇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