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電動車公司的大佬,以前都是做互聯網應用的,伴隨著電動車創業浪潮,他們各自成立了自己的電動車公司。
李彬和李享都是創辦汽車網站起家,成立電動車是一脈相承,從網站到硬件的延伸。
而何大鵬創辦的UC,大名鼎鼎的UC瀏覽器就是出自他公司的產品,后來賣給了啊里,還擔任過土豆視頻總裁,再次出來創業造車。
雖然以前做的是互聯網,但做電動車也算做得有聲有色,三家公司都沖進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
劉萬堅笑著走過去,迎接三位大佬的到場。
電動車年度大會開始。
劉會長帶著三位大佬,少不了的還有陳耀進入會議室。
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陳耀被安排坐在了前排座椅,在他身邊是‘將來汽車’的李彬,‘大鵬汽車’的何大鵬,‘理想汽車’的李享。
四個人格外引人矚目,都是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往年只有三家,今年戰龍成為最大的黑馬,沖入了第一梯隊。
待會兒劉會長登臺宣讀行業發展報告,公布四家公司的汽車月交付量。
重點是那四家造車新勢力,比什么品牌、技術,銷量才是實力的最佳證明。
記者們的相機鏡頭都對準了他們,現場閃光燈閃個不停。
劉萬堅會長走到臺上,手里拿著一份行業發展報告,他對著現場開始演講。
一大堆前言之后,劉萬堅笑著說道:“在場的媒體記者都比較關心造車新勢力的汽車銷售數據。
四家公司的銷量數據,都向行業協會提交了,現在公布出來給大家。
理想汽車,單月銷量5084臺。
大鵬汽車,單月銷量5878臺。
將來汽車,單月銷量7935臺。”
數據精準到個位數,都是各大汽車廠家提交的數據,全都是真實的。
問題來了,才誕生一個月的戰龍汽車又售賣了幾臺,會不會成為造車新勢力之王?
這份電動車行業發展報告,剛剛新鮮出爐,劉萬堅也不知各家的汽車銷售數據。
當他正準備將戰龍汽車的月銷量宣布出去,看著上面的數據,他眼睛快速眨了眨,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錯了?
報告文件上面清晰顯示一行字——戰龍汽車單月銷量700臺。
什么鬼?是不是搞錯了什么?
感覺戰龍汽車挺火爆的,可為什么單月銷量只有700臺?
換言之一天才賣出去20臺左右,這銷量也太低迷了啊。
按照這個銷量數據,別說第一梯隊,第二梯隊都沒有陳耀的人影啊。
在場的記者、嘉賓都在等待行業協會的會長宣讀數據,可他卻呆呆站在那兒久久沒有說話。
劉萬堅回過神來,推了推眼鏡,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這似乎有點問題。”
現場一個短發女記者問道:“什么問題?”
劉萬堅說道:“戰龍汽車單月的銷量只有7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