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L5的車,不管遇到多么復雜的情況它都能應付,比人開車還要安全。
想要實現L5無人車,關鍵都在傳感器和算法。
鐘國強喝下一口冰泉:“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傳感器,你覺得,我們新一代的汽車要不要搭載激光雷達?”
市面上售賣的L3無人車,好多都沒有搭載激光雷達,有些安裝了最終還是將它拆掉。
連特斯拉的創始人馬老板都說,雷達這玩意沒啥用,還不如攝像頭靠譜。
鐘國強的研發團隊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究竟要不要雷達,不只是激光傳感器,毫米波、超聲波之類的是不是都可以拆掉?
陳耀笑著反問:“你認為呢,激光傳感器究竟有沒有用?”
鐘國強肯定道:“必定是有用的,只是作用大和小的問題。”
激光傳感器可以發出一種叫“激光束”的東西,利用它可以感應周圍的障礙物,距離多遠,運動速度等等,精準到毫米。
只不過,看似牛逼轟轟的東西,缺點也非常明顯。
它太死板了,一點都不聰明。
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路上行駛,突然飛過來一個大塑料袋……
很抱歉,激光雷達根本識別不了,它是什么,只知道它是一個障礙物,距離多遠有多大。
這會導致一個很可怕的后果……
假如,無人車在高速公路行駛,因為一個大塑料袋飛過來,激光傳感器識別到是一個障礙物,發出了緊急剎車指令。
后面一輛大貨車突然沖上來,直接撞在無人車的車尾。
緊緊是一個塑料袋,卻引發了一場嚴重的事故。
不只是激光,其他的毫米波、超聲波之類的都只是能探測,卻無法識別。
然而,攝像頭就可以識別物體是什么,這只是一個塑料袋,根本不用管直接開過去就OK。
許多無人車不搭載激光傳感器,還有一個原因,成本,一個激光傳感器需要1萬美元。
為了一個傳感器卻耗費巨大,提高了汽車成本,不值得。
相反,攝像頭的成本只需要5美元,它還可以做到激光傳感器做不到的能力。
陳耀認真考慮過后,說道:“雖然激光傳感器不是完美的,但它畢竟是有用的,要搭載上。但攝像頭的識別會放在優先級。”
換句話說,攝像頭才是無人駕駛的主力,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只是一個輔助。
攝像頭也不是完美的,它背后是一套AI算法,既然是算法就會有出錯的時候,尤其是現在的人工視覺識別,還不能完全做到人類一樣的聰明。
讓激光傳感器的價格降下來,它還是有很大價值的。
鐘國強問道:“成本問題你怎么解決?”
“我決定。”陳耀打了個響指:“我們自主研發激光傳感器,不但性能更強,成本更低。”
既然市面上的那些傳感器調試來調試去的都不理想,干脆就自己研發,研發更加先進的雷達。
陳耀嘴角勾起:“待會兒我將科研資料上傳到‘超級快學平臺’,讓科研人員上去學習一下,很快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