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視覺至關重要,攝像頭將路面的信息拍攝下來,汽車要判斷出那是什么物體,是什么障礙物,只有識別準確了,才能做出正確的操作。
然而,這種技術太難了,各大汽車的視覺識別能力雖然已經很高,但依舊達不到安全駕駛的標準。
這就是為什么,中海汽車將L4系統研發出來,卻一直在測試測試還是繼續測試……
不敢推出市場。
中海汽車做的駕駛系統,識別準確率最高也只能做到95%。
哪怕只是1%的判斷出錯,后果都可能是致命的。
何天華喝下一口咖啡問道:“四維空間的識別準確率有多少?”
劉華林回應道:“經過我們的測試,魔眼識別的準確率高達小數點后面9個9!”
何天華倒吸了一口涼氣,恐怖如斯!
這樣的準確率,完全可以說是100%,即便是人也會有看錯的時候,它比人判斷路況還要安全。
“我們有沒有可能,做到莫眼視覺那樣的識別能力?”
能否做到L5車,關鍵都在視覺算法。
感覺壓力如山,劉華林深呼吸一口氣,這才說道:“坦白講,不可能。”
“為什么,你可是國內最頂尖的視覺算法科學家,都做不出來啊?”何天華感到匪夷所思。
“這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目前,我完全看不透。”
真有那么好做,也就不會研發了三四年才停留在L4級別,其實嚴格來講,還只是L3。
L5那屬于黑科技,誰都能做出來,也就不是黑科技了。
“那為什么,卓越領航公司可以做到?”
“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做出來的技術。”除了這個解釋,劉華林想不出更好的理由。
接下來,何天華沒有再說話,輕輕搖晃著咖啡杯,陷入了沉思。
自己公司研發不出來,其他公司又做不到,卓越領航,卻掌控了獨步天下的技術!
大不了不做電動車,專注做燃油車。
可是,時代浪潮已經到來,不進則退。
很明顯的,燃油車的市場正在快速縮減,是主動融合,還是等著滅亡?
思考了10分鐘,何天華搖搖頭起身下樓先去食堂吃個飯。
他為人比較隨和,和員工坐在同一張桌子。
員工們都在談論今年的AI大獎-馬爾獎。
其他人或許很少會關注這個獎項,畢竟,它不如諾貝爾獎有名。
但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的,都比較關心,這個獎項是以人工視覺之父馬爾命名的。
能拿到該大獎,都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工程師一邊吃著米飯一邊看著手機:“今年的馬爾獎有驚喜啊!是一位華人拿獎了。”
“哦,是誰是誰?”其他的員工伸著脖子看向他的屏幕。
“陳耀啊,他在國際科技周刊發表的論文,拿獎了!”
陳耀的身份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傳奇軌跡公司的創始人,他本身也是深城科技大學的教授。
正在吃著晚飯的何天華聽到此消息,立刻將手機拿起來看了一下,果不其然,的確是陳耀拿獎了。
這是華夏本土第一個,拿到該大獎的AI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