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中,嬴政也收到了前線的戰報,對于王翦能夠攻破司馬尚的防守,他并不意外,在他看來,司馬尚雖然也是一個將才,但趙國唯一一個稱得上是強敵的唯有李牧。
司馬尚之流,還是差上不少。
即便如今李牧因為郭開的緣故,已經被趙王遣至燕趙邊境戍邊去了,但嬴政依舊沒有放下對李牧的戒備,因為誰也說不準,真到了要滅國之事,趙王會不會明白過來,重新把李牧調遣回來。
郭開終究是趙國之人,哪怕賄之以重金,他也難以下狠手,心中總是對趙國還抱有幾分期待。
既然他無法去下這個狠手,那也只能由他們秦國來下了。
關于如何對付李牧的事,嬴政想到了當年白起之舊事。
眾所周知,白起之死,乃是其功高蓋主,引起了昭王之猜忌,所以才將他賜死了,但關于他的死,在江湖中,乃至在秦國的密卷之中,還有另一種說法。
白起,乃是死于農家六大長老之圍殺。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當年白起的確是引得了昭王猜忌,昭王也確實有殺他之心,這一點,嬴政是確信無疑的。
既然農家都可以獵殺我秦國之武安君,我秦國,也可以用相似的手段去獵殺趙國武安君。
秦國滅趙,乃是滅國之戰,除了戰場攻伐之外,暗地里的陰謀,只要好用,嬴政也是從來不介意去使用。
若能因此讓秦國少死一些士卒,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
夜幕降臨,經過一天的奔波,李牧以及這五萬趙軍雖然急于趕回邯鄲,但人終究不是鐵做的,長時間的奔波,他們仍舊還是要休息。
大軍就地扎營,團團篝火點綴在營帳左右,將夜色驅散。
誰也沒有注意到,在那些沒有被火光照亮的暗夜霧氣之中,一道道人影或隱或現。
夜色寂寥,唯有寒風吹拂。
經過了白日里長時間的長途跋涉,哪怕眼下已經到了深夜時分,但作為這只趙軍的將領,李牧卻沒有睡去。
中軍大帳之中,放著一張趙國的地圖,此事,這張地圖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經被打上了標記,這是已經被秦國攻占的地方,而在地圖的腹部某處,有一塊特地被圈起來的地方,那里是……邯鄲。
秦軍侵略如火,李牧知道,即便自己現在殺回邯鄲,其實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是在開戰之初,他有把握守住太行八陘的關隘之地,扼住秦國進攻趙國的咽喉要道,哪怕秦國依舊可以攻破趙國,卻也不會這么輕松。
但他偏偏被趙王遷給遣到了燕趙邊境戍邊。
李牧雖然在得到王命的時候,也曾憂慮過沒有自己駐守太行八陘等地,司馬尚不一定擋得住王翦的攻勢,然而王命難違,他也只能選擇相信司馬尚。
至于違背王命,李牧從來就沒有這等心思。
他忠于趙國,自始至終,從無二心。
或許很多人如同燕王燕丹一般,認為李牧迂腐,愚不可及,但這正是他的初心,從不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