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國都城,大梁。
這一日,看守大梁城的將軍接到了魏王的王命,魏王要夜巡城防!
對于此事,大梁城守將并不意外,因為這已經是魏王假這個月以來第三次巡查大梁城的防護了。
自秦國覆滅燕國之外,昔日山東六國,如今僅剩下三國了,而以秦國表現而出的野心,是不可能放過剩下三個國家的,齊國和秦國向來交好,唯秦王馬首是瞻,所以,秦國接下來的目標只能是魏國和楚國二者中的一個。
楚國國力強大,幅員遼闊,縱然面對秦國,也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魏國則不然,魏國的風骨,魏國的力量,早已經在一次次攻伐戰爭中被消磨得一干二凈,到了今上魏王的時候,除了這煌煌大梁外,更多的只有一個大國的空架子。
為了應付秦國即將可能到來的攻伐,魏王也只能夠將希望寄托在固若金湯的大梁城之上。
大梁城可以算是天下最堅固的都城了。外城墻高十三丈,墻厚十丈,內夯土而外包石條,幾乎是個四方塊子墻。王城更甚,全部由磚石砌成厚墻,墻內連夯土也沒有。這樣的城墻,任由飛石強弩諸般器械,砸到上邊連個大坑也出不來。
只要準備好足夠多的糧草,即便城門緊閉,其內的人堅持個一兩年也不是問題。
這樣的堅城,曾是魏國輝煌之時的象征,而眼下,卻成為了魏王假唯一的依靠。
暮色沉沉,大梁城內,陪伴著魏王一道巡視了一番王城,檢查了一下王城的防護措施有沒有出問題。
左丞相尸埕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府邸之中,尸埕年近七旬,絕對可以算是一名老臣了,據他所言,他的祖上似乎正是那寫出了《尸子》的尸佼,尸佼是何人,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商鞅之名,卻絕對是稱得上名揚天下了,這尸佼,傳聞便是商鞅的老師,當然,也有反駁者說這是謬論,但具體如何,而今已不可考了。
自信陵君和先代魏王先后逝去后,在秦國為質的魏王假歸國登基為王,他并不算一位明君,只能說不那么昏聵,但尸埕卻可以算是魏國近年來少有的干臣了。回到府中還未休憩一會兒,突兀就有客來訪,聽侍從言及,來者似乎是披甲門的人。
披甲門,尸埕自然知道,表面上看似是一個江湖門派,但實際上卻是昔日魏國大將軍所建,其內門人弟子下了戰場是尋常武者,而上了戰場,則是名動天下的魏武卒。
可惜一場意外,大將軍身死,之后披甲門又卷入了大司空魏庸一案之中,令得披甲門因此四分五裂,其中一部分人繼續留在了軍中,另一部分人則是去往信陵投靠了信陵君。
后來信陵君身死,原本在信陵君麾下的部分披甲門人有的重回軍中,有的不知所蹤,披甲門,自這連番變故之后,也算是不復存在了。
驟聞披甲門,尸埕不由又想起了昔日大將軍在世之時的風采,還有那名動天下的魏武卒。
當即派人將那位拜訪者帶了進來。
很快,一名身形魁梧、面容粗獷的中年男子在侍從的帶領之下來到了這里,拜會了一番尸埕之后,他說起了一個故事。
“相傳昔年魏文侯出游,見到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柴草,便向他問道:‘為什么反穿著皮衣背柴草?’那人回應道:‘我愛惜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
這是幾百年前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時期的舊事了,其中的意思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眼前之人突兀提及這個故事,其中顯露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尸埕的眼中當即閃過一絲凌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