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得知了魏國覆滅的消息。
楚國之內,則是表現得有些沉悶。
楚王負芻罕見的沉默了起來。
負芻才登上王位沒有幾年,他的王位來歷也不是很正當,乃是靠弒殺了同父異母的弟弟楚哀王得來的,算是篡位登上的王位,在登上王位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鏟除異己,將楚哀王的母親太后李嫣處死,令尹李園更是被其滿門抄斬。
也因為得位不正的緣故,他異常在乎身下的王位。
對于一切有能力威脅到他王位的人都是百般忌憚。
早些時候,昌平君熊啟從秦國逃了回來,對于這位前秦國右相,自己的兄長從秦國逃回來一事,負芻自然是萬分歡迎的。
畢竟熊啟在秦國多年,又身居高位,對于秦國的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若能得他相助,楚國想要應付秦國,也會變得容易不少。
為了表示對熊啟的看重,負芻當即加封他為昌平君,雖然封號一樣,但這是楚國的昌平君,而非秦國的昌平君,除此之外,他更是將李園死后就空缺的令尹之職任命給了熊啟。
楚國沒有相國的說法,或者說令尹就是楚國的丞相。
昌平君在秦國就是右相,總不可能回到故國之后,反倒要受到冷落吧。
如果僅從這些事來看,負芻對熊啟這位同父異母的兄長不可謂不薄。
熊啟起初也是這么認為的。
直到秦國攻魏,他向楚王負芻提出出兵援助魏國一事,卻遭到了楚王負芻的拒絕。
哪怕當時的負芻給出了很好的理由。
但在此之后,又經歷了諸多事情,熊啟還是明白了過來。
自己這個令尹之位,不過是個空架子罷了。
負芻之所以會給他這些殊榮,不過是為了安他的心罷了。
楚王不愿出兵,自己只能坐視著魏國覆滅。
熊啟的心情,自然不大好。
在秦國的時候,他尚且能夠通過諸多謀劃,暗中聯絡到項燕、齊國的人,和魏國丞相尸埕謀劃合縱一事,本以為回到楚國之后,又成為了令尹,能夠更好的給魏國提供幫助。
結果他沒有想到,在楚國反倒沒有在秦國時自在。
原因在于,秦國的時候,他是貨真價實的右相,手握大權,做很多事,都很容易,而在楚國,雖有令尹之名,確實一個空架子。
楚王沉默,熊啟并不在意,因為他知道,對方這不過是擔心秦國滅亡魏國之后,下一個目標是楚國罷了。
對方是在擔心身下的王位。
倒是熊啟,卻不得不開始謀劃起來。
魏國已經被滅,齊國更是唯秦國馬首是瞻,當今天下,唯一一個能夠對抗秦國的國家只有楚國了。
他在秦國多年,對秦國極為了解,自然有很多方法抵御秦國的進攻。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前提。
那就是他可以放手施為!
負芻忌憚于他,不肯給他失權。
熊啟如果是一個迂腐懦弱而動人也就罷了,最多只會在獨自一人時心生愁悶。
但他卻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
不知不覺之間,熊啟想到了當年燕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