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疆域廣闊,天下雖大,半入于楚并非是一句虛言感嘆,而是事實。
它可能不是當今天下七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如果論及幅員遼闊,那么楚國自當當仁不讓,同樣的,廣闊的國土也使得楚國和天下大半國家接壤,可以說,除了靠近匈奴、東胡,處在中原邊境地帶的趙國、燕國之外,楚國的國土和齊、韓、魏、秦四國皆是連在一起的,而因為國土比鄰的緣故,使得秦國在覆滅韓國、魏國之后,楚國的處境一時間變得極為尷尬。
因為大半國境和秦國接壤的緣故,想要在漫長國境邊界阻擋秦國入侵,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一件事,且戰線拉得太長,反倒是會令自己的兵馬變得分散起來,從而被秦國逐個擊破。
故而身為楚國上柱國、大將軍的項燕想出了誘敵深入的計策,暫時性放棄一些城池,引誘秦將李信深入楚國腹地,而后兩面夾擊,一波帶走所有的秦軍。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最終還是秦軍的層次更高,導致項燕的計謀不僅沒能夠得逞,反倒是誤了自己的性命。
也是在項燕死后,在王翦、王賁、李信統率之下,共計三十五萬大軍,于淮水附近,陣斬數萬壽春方面貴族募集而來的大軍,又俘虜數萬。
雖然秦軍一方也有戰損,但經此一役,戰爭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了起來。
而后,王翦沒有繼續前進,而是駐兵于淮水附近,未曾貿然渡過淮水,向著壽春方向進軍。
看起來,他似乎有些謹慎,但若是熟悉王翦作戰風格的話,就能夠理解,王翦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此番突然變得謹慎起來,只為了尋找機會,一波將楚國覆滅。
就在秦楚兩方大軍積極備戰的時候,在云夢澤中待了許久,參悟了一段時間天書的白川也是準備離開了,他此前沒有來過楚國,眼下準備在楚國轉轉。
不過他離開的時候卻不是一個人。
多的那個人正是楚南公。
楚南公隱居云夢大澤多年,每日里除了在野外狩獵覓食之外,更多的時間還是在云夢澤屬于自己的木屋之中參悟他偶然得到的那卷天書,如今天書已經被白川所奪,他繼續留在云夢澤中也沒有任何意義。
眼見白川要離去,他索性也離開這茫茫云夢大澤好了,正好秦楚一戰也到了關鍵性的時候,他雖為陰陽家太上長老,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楚人。
白川準備在戰爭短暫的平和期在楚國轉轉,他何嘗不想,畢竟這里是他的故國,眼看故國要遭受戰爭的洗禮,他的心情或多或少都有些復雜。
河之南為陰,淮南的淮陰之地,在商周時期稱為東夷、淮夷。
春秋末年,它屬于吳國。吳被滅后又落入了越國的手中,再后來,楚國屢侵泗水流域,淮陰歸屬時越時楚,后來終屬楚。
不過眼下,它隨著戰爭的進行,已經算是落入了秦國手中。
白川和楚南公離開云夢澤,一路輾轉之下便是來到了這淮陰之地。
對于此地,白川有些熟悉,當然,他熟悉的也只是這里的地名罷了,畢竟是那位兵仙韓信的故里,韓信發跡之后就一度被封為淮陰侯。
對于其余的,他其實還沒有楚南公這位在楚國待了多年的人了解淮陰。
此番,隨著他和楚南公一道來到淮陰,只能說,眼前所見……略亂。
沿途之中,流寇四起,各地官府也失去了過往的統治力,甚至有流寇直接殺官自立,有礙于此,途中也多了許多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流民。
對于這樣的場面,白川并不陌生,甚至見過很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