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巍峨沉渾,氣勢磅礴,尊為五岳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圣的象征,位于中原大地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被視作太陽初生萬物發育之地。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偉壯闊,具有厚重的歷史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是冀近神靈之地。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自三皇五帝七十二王乃至未來的嬴政都曾于這泰山之上封過禪。
《管子——封禪篇》中更有記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
上古時期,諸多圣皇與古帝無一例外,皆選擇在此封禪,令泰山籠罩了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
春秋時期,孔子亦曾往來汲汲于泰山,尋覓上古封禪大禮的遺跡,但卻空留遺憾,未有所獲,弟子追問時難以回答。
白川雖然在荀子面前說他要離開齊國,但在離開桑海之后,他帶著驚鯢,卻是再度轉道,來到了這泰山。
畢竟難得來齊國一趟,咸陽距離此地頗遠,不走上一趟泰山,總覺得有些遺憾。
可惜,在登上泰山之后,白川并未見到九龍拉棺,也有可能是九龍牌公交車這會兒還未發車,不過泰山的日出,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當昏暗的天際第一抹霞光出現,太陽冉冉升起,開始散發著它的光與熱后,遠方一朵朵白云匯集在一起,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云霧所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云端;近處游人踏云駕霧,仿佛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云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翻江倒海!
江海之上,金烏騰云九天,化凡而登仙。
如果說之前在桑海看到的日出是一副‘海日生殘夜,山河盡曉光’,海天一線在一處所生出的美景的話,那么泰山的日出,就是神話的誕生,天與人的緊密相連。
對于桑海的日出,驚鯢只是一副欣賞的態度,海邊日出雖美,但當年她作為羅網殺手,滿天下執行任務的時候,亦曾欣賞過,然而泰山的日出卻不同,這是一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大氣磅礴。
也唯有在這物華天寶鼎盛的齊魯之地,才能看到這樣的美景。
她似乎有些明白白川為何對泰山日出如此之推崇,執意要來這泰山走上一遭了。
當神話之中的場景出現在眼前,當那最初的一抹霞光落在臉頰之上,山風微拂,不顯燥熱,驚鯢初時還在平靜的看著,片刻后,竟是進入了一種詭異的狀態之中,曼妙的身姿站在泰山之巔,金色的陽光將她籠罩,她只覺自己融入了陽光之中,初時,她以為是泰山日出給她帶來如此感受。
再回神,她發現,日出雖美,卻也只是造物主賦予人間的又一自然美景罷了,真正帶來這一變化的,還是身邊之人。
不知何時,白川尋了一處青石,盤腿而坐,閉目凝神,而在他的手中,則是多了一卷竹簡。
驚鯢跟在白川身旁良久,自然知道這是何物。
其名為——黃石天書。
有著天書之名,也不知道白川是從何處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