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白川都提出了招安之論,他于情于理的還是得聽聽。
“陛下可還記得先前春日大典之時的刺殺!”
白川悄無聲息的又提起了一件事。
嬴政眸光一凝,對于那些刺客的審訊結果,白川早就交給他了,這些人,乃是昌平君余黨無疑,而這些刺客刺殺他的理由。
一是為昌平君報仇。
二則是認定他若是死了,扶蘇可以登基,公子扶蘇體內有著一半楚國的血脈,他若是登基,對于楚國之人來說,并非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且,身居楚國血脈的公子登基成為了秦皇,這也算是間接給楚國報了仇。
按理來說,在看到這兩條刺客給出的理由之后,嬴政應該憤怒才是。
憤怒之一是因為昌平君這個叛徒是他最痛恨的人,就算死了,他給嬴政心底帶來的創傷也不是那么容易愈合的。
原因之二,則是因為扶蘇身為他的兒子,竟然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敢窺伺秦皇之位,哪怕不是扶蘇一手主導的刺殺,可只要嬴政生出了一絲一毫的逆反之心,嬴政作為皇帝,都理所當然的會生出猜忌之心才是。
一如當年的白起,就算沒有叛逆之心,然因其功高蓋主,昭王依舊不可避免的對他產生的猜忌之心。
只因為,他擁有那個能力!
但嬴政卻并沒有。
相反,在得知刺殺之時不是扶蘇主導之后,嬴政在松了一口氣的同時,竟是有些失落。
這是相互矛盾的一件事。
嬴政松了一口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兒子扶蘇沒有想刺殺他的心思,按理來說,是不該失落的。
可誰又知曉,嬴政也曾產生過那么一絲一毫的希冀。
希望此事是扶蘇所主導的。
因為如果是扶蘇所主導的,這意味著扶蘇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
嬴政不怕扶蘇沒有野心,就怕他性格太過軟弱。
作為他的繼承人,扶蘇的性格理應強硬起來,唯有如此,才能夠鎮壓六合八荒,將大秦延續下去。
念頭閃逝,嬴政又向著白川問了起來,“你想做什么?”
白川道:“那群刺客,乃是昌平君的余黨,而農家,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在昌平君的資助下才得以發展起來的,同樣可以算是昌平君的余黨。”
“既然都是昌平君的余黨,那么在完成昌平君遺愿一事上,想必他們的意見都是一致的。”
“我覺得,讓公子扶蘇去招安這群農家之人,是一個很不錯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