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母親,他當時也是如此用意吧。
……
在淮王府的議事廳中。
印暮豪正同五個幕僚在廳中議事。這五個人中就包括紀明軒。
紀明軒思路活躍,解決問題的辦法頗多,印暮豪近來對他頗為看中,每周的小范圍議事也都叫他參加。
“殿下,既然紀先生的辦法行不通,咱們是不是應當采取別的方式來拉攏顧燁楓?”其中一位身穿灰袍的中年人道。
印暮豪看向眾人不置可否,每當這個時候,他都不輕易的表明態度,要等到幕僚們紛紛表明觀點后,他才會開口。
為的可能是令眾人暢所欲言,而不是因為揣度出了自己的意愿而造成政見一邊倒。只有如此,才能聽到更廣泛的聲音,令相互對立的觀點在一起碰撞,從而打磨出更加完美的見解。
另外一名黃袍青年意氣風發的道:“屬下覺得,殿下不如就立了顧家嫡女為妃,如此便可將征北軍牢牢的收于您的麾下。”
先前說話的灰袍中年搖搖頭道:“這樣恐怕未必能成。聽聞顧將軍對他這個女兒寵慣得很,他未必會愿意用女兒的婚事攀附皇權。”
“不愿意又能怎樣,只要殿下求皇上下一道圣旨,賜婚便是了。他顧燁楓還敢違抗圣命不成?”黃袍青年神色輕狂的道。
印暮豪只顧在一旁悠閑地喝著茶水,并不插話。
這兩位幕僚的話令紀明軒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的,極不自在。
他知道兩人并非是在針對他,但是他卻始終為沒有將顧云錦娶到手而深感挫敗。此刻兩人在他的面前毫無忌諱的談論顧云錦,便是沒有在意他的感受。
如果他此刻已經將顧云錦娶回府,那這些人恐怕便不敢看不起自己了吧。
想到此處,紀明軒心中苦澀,卻不打算說話。因為此事與他的關系過于密切,為了避嫌,他實在不便發表意見。
除了紀明軒外,其他兩個幕僚都積極的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之中。
見其余三人都漸漸的傾向于支持淮王與顧家聯姻,一位白袍青年忙出言阻攔。
“各位不能只將目光放在眼前,當長遠考慮呀。”
說話的白袍青年便是之前在山亭詩詞集會上,蘇韻瑤同顧婉欣提到的她父親的學生。
“哦?你說清楚點。”
“就是,我們如何就目光短淺了?”
幾位主張聯姻的幕僚不服氣的道。
“顧燁楓的地位的確舉足輕重,殿下有了他的支持,自然對于成就大業有利。但是將來呢?顧燁楓的女兒若是成了皇后,那他的兒子便是太子,顧燁楓手握兵權,他們父女在前朝后宮會掀起多大的風浪來,各位不會想不到吧。”
那白袍青年不急不徐的道。
此刻,印暮豪才緩緩抬起頭來,凝視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