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父去了,一切都壓在賀巖一個人身上,尤其是這些田地里的活計,他一個人再能干也干不過來,家里的娘和妹子幫不了忙。
晾曬谷子,還有打稻谷,孟氏和賀娟都做得勉強。
別人家的男人,女人,為了省雇人的銀子錢,都是自己下地,還有就是和別家換工。
將稻谷收割回家后,家里的老人孩子就會看著晾曬,將稻谷穗曬得極干,一碰稻谷就能落下為宜。
然后會用耕牛拉著石頭碾子,在鋪好的稻谷穗上來回的碾壓,這其中,還要不停的將稻谷翻動,確保每一顆稻谷都被碾壓下來。
等碾壓完之后,再將沒有了稻谷的稻草叉到一旁去,這些碾壓脫粒下來的稻谷,會再度被晾曬。
然后趁著傍晚起風的時候,用木鍬將稻谷揚起來,讓風吹走這稻谷里頭殘留的稻草桿。
這叫揚谷,也是個技術活,要將稻谷高高揚起,這樣里面的殘余桔桿才會被吹走。而且揚撒出去的稻谷,落在地上會形成一個彎月形,內側落下的就是沉甸甸的飽滿的稻谷,外側就是稻草桿。
揚完稻谷,將那些輕飄飄的稻草桿用掃帚輕輕掃去,剩下的稻谷就能裝進袋子里,存儲起來了。
當然,稻谷入倉后,也不得閑。
要將曬干的稻草,歸集起來,然后捆成一捆一捆的,再將這些稻草捆累堆成一個個稻草垛。
這些稻草可是有大用處的,一般鄉下人家到了冬天,被褥不夠,就會將這些稻草曬得干干的,然后鋪到炕上,上面再鋪墊褥。
更窮的人家,直接就是稻草上鋪床單湊合了。
柴火不夠的時候,這些稻草也會被村里的婆娘巧手纏成一個個大小合適的草把,用來做飯生火。
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這些稻草又會被抽出來,放在水里泡一夜,充滿了韌性后,用來扎捆秧苗。
所以說農村里,為啥要生兒子?還要多多的生?那是因為這么些農活,一年四季,兩季播種,兩季收獲都是力氣活,這種勞動強度,一般女人還真承擔不下來。
男人在這個時候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家里要是男人少了,在這糧食都靠著天收的時代,只怕連一家子的口糧都掙不夠。
那些家里男丁多的,人手多,田里的活計能做完不說,還能租田來種,只要有一把子好力氣,就能從地里扒拉到養活自己的糧食。
賀家這樣的情況,兩個女人完全不頂用,就靠賀巖一個人,一季秋收下來,就能累垮。
可若是雇人來收割,那價錢也不便宜,一般人家都寧愿自己累點,苦點,熬過去,也不肯掏這個錢。
也就是賀巖,因為會打獵,有額外的一份收入,才敢雇人。
因此賀巖說的也沒錯,這跟往年能有什么區別?也就是馬家跟自家定親后,每年春播秋收的時候,馬遠志會來賀家幫忙。
可馬遠志本就是鎮上長大的,打小跟著馬大夫學醫,他家就算有幾畝田地,那也是雇人來種的,他也沒曾下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