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還擺著一個碗,碗里盛了半碗清水,水中養著幾朵素白的茉莉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兩人在桌邊坐下,趙氏先夸獎了一下這屋里收拾的齊整,尤其將那碗里養著的茉莉花是夸了又夸。
張春桃只得謙虛的將哪里哪里,沒有沒有,客氣客氣之類的話來回說了好幾遍。
這才步入正題。
來的路上,趙氏既然已經打算好好賣賀巖一個人情,結個善緣,自然就要盡心盡力。
此刻見了張春桃本人,將那聽了傳言后的一點輕看之心一并都去了,倒是真有幾分推心置腹了。
先是細細分說了一下賀家如今的人口,賀家在楊家村,也就三五家,沒出五服,卻也不是嫡親的兄弟。
當初賀巖的曾祖父是外地人,家里似乎是出了什么意外,才流落到楊家村,娶了本村的姑娘,算是徹底扎下根來。
后來生了賀巖的祖父后,回家鄉探親,再回來的時候,就帶了兩個親戚,說是賀巖曾祖父的隔房的堂弟。
據說老家那邊鬧饑荒還是什么,過不下去了,索性跟著過來這邊,也想混口飯吃。
這兩個隔房的堂弟也算老實本分,又是勤快的,在楊家村落戶后,也隨著賀巖的曾祖父,娶了楊家村的姑娘。
賀巖曾祖父這一支,只生了賀巖祖父和姑祖母兩個,姑祖母遠嫁,就留下賀巖祖父一個。
倒是那兩個堂弟后代子孫強些,每家都生了好幾個兒子,后來分家出去,如今也有四五戶了。
他們跟賀巖家雖然沒出五服,可因著楊家村賀家人少,倒是關系一直頗為不錯。
而且都是爽快厚道的人家,日后相處起來想來也不困難。
至于賀巖祖父,膝下就賀巖親爹賀橋和大伯賀林兩個兒子,賀家兩個兒子都聰明,頗有讀書的天份,都是上過私塾的,極得先生的喜歡和看重。
只可惜當初賀家條件一般,傾全家之力,也只能供一個讀書人。
賀林年紀大些,是家中長子,一家子商量來商量去,自然是讓賀林讀書,讓賀橋在家幫忙干活掙錢。
賀橋是個極為懂事的孩子,他見家中著實困難,也就答應了。
加上賀林又保證,雖然家中條件困難,只能去一個,他可以學了后回來教給弟弟,那樣只交一份束脩,就可以兩個人都能讀書了。
可后來,賀林讀書需要用到銀錢越來越多,賀橋也慢慢大了,自然要幫著家里下地干活,沒事的時候上山采摘山貨,還跟著山里的獵戶磕磕絆絆的學著打獵,全部的時間用來掙錢都不夠,哪里還有空跟賀林學習?
更不用說賀林后來在鎮上讀書,為了省錢,一兩個月來回來一次,又哪里有空教給賀橋?
偶爾難得有空想教導兩句,就被賀家祖母喊著,讓賀橋不要耽誤了賀林讀書的功夫。
從那以后,賀橋就再也沒有翻看過書本了,變得跟村里其他的后生一樣,只知道悶頭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