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這年代,賣糧食可不容易,這么長的山路,想將糧食賣出去,靠人背那就不現實了。
還好村里有幾輛牛車,還有兩家有馬車,其他的人家里,大部分都是自家有那種木板車,將糧食搬在了板車上碼放整齊,家里人口多的,這個時候就顯示優勢來。
男丁多,可以輪換著來拖板車,旁邊還有人可以幫忙推一下。
那家里男丁少的,就可憐了,從村里到鎮上,恨不得要走上一天。還得全家人都上陣,大人小孩都要幫忙,多幾個推車的,那前頭拉車的也能輕松些。
往年賀巖雖然也跟著去,那是因為他的身份,別人知道他是賀林這個舉人的大侄子,那都要多高看兩眼,給他兩份面子。
那秤也不會偷得那么狠,就是品質也不會壓得太低。
每年有賀巖在,楊家村的那糧食的品質就別的村高上一等,別人一百斤只能算作九十斤,他們村就能算作九十五斤。
就為這個,外村人誰不羨慕楊家村?村里人誰沒受過賀家賀林的好?
賀巖開始是打算過些日子,再雇馬車牛車的給拖到鎮上去賣,可昨兒個跟孟氏既然已經都把話說到那個份上了,自然不好再用孟氏手里的錢。
他手里也確實有些緊張了,這幾日又沒空去山上打獵,想著一會子若是到了鎮上,想給張春桃買點啥,都囊中羞澀。
倒不如將爺爺奶奶單獨留給他的那幾畝地的糧食,留足口糧后,一并給賣了,好歹手里活泛些。
當下也就答應了。
里正那邊辦事很快,沒一會就有馬車和牛車趕到了賀家門口,進來兩個同村的大漢,笑呵呵的打了招呼,就幫著賀巖將糧食往車上搬。
見賀家人都是要出門的打扮,知道是要去鎮上,順便去看未過門的媳婦,還調侃了兩句,說什么難怪這么早就要賣糧食,這是要娶媳婦花錢了?
賀巖也就一笑而過,倒是孟氏聽到耳朵里,有些坐立不安。
想了想,索性當著人道:“巖哥兒,你們這還有一會子,倒不如我跟你小妹我們先走一步,我們腳程慢,說不得一會子你們就追上了。”
賀巖自然沒意見,孟氏忙拖著賀娟出門上了路。
孟氏估計的沒錯,她們母女的腳程實在不快,還沒走到一半呢,后頭這楊家村賣糧食的隊伍就趕上來了。
這一路浩浩蕩蕩倒是熱鬧,再走上一截,就有其他村的也是今日去賣糧食的,這可是山路上難得的景象,車和人組成了長龍,往前看不到頭,往后看不到尾。
兩個村的人碰面,都是樂呵呵的打招呼,說些今年收成的閑話。
因為要運送糧食,這自然走不快,幾乎是到了中午才堪堪趕到了鎮上。
收糧食的地方在鎮里稍微有些偏的地方,建著幾個大糧倉,收糧食的小吏們,有驗看質量定價的,有稱重的,也有監督著村民將糧食入倉的,自然也少不了最后給錢結算的。
那驗看質量的小吏,額頭仰得高高的,胳肢窩下夾著一根鐵釬,這鐵釬頭上尖尖的,十分鋒利,能一下子就扎破那裝著糧食的袋子,或者捅到籮筐里,將最中間的稻谷給取出來。
干這個活計的,那都是多年的經驗,將取出來的稻谷,拿手指頭捏取兩顆,丟入嘴里,拿牙齒那么一咬,嘎嘣脆的,那就是稻谷曬得干,水分少,這樣的谷子才耐儲藏,級別也能定高一點,價格也就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