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些碎布頭子也是好東西,家里縫補衣裳用得著,還能糊鞋底子,手巧的,還能用這些碎布頭拼一身小衣裳出來。
不說那嫂子高興,就是那嫂子的家人,也都喜歡張春桃的為人處世,反正如今家里也沒啥事,老老小小的都搶著將家里的活做了,只讓那嫂子專心做衣裳就是,別耽擱了。
因此那嫂子做得格外精細,手腳又利落,幾套衣服也不過半個月就都做好了。
這中間張春桃自然也沒閑著,三不五時的跑到山里去,她膽子大,力氣也大,就敢往深山里走,收獲自然比別人多。
還好運氣的,碰到了農女書中描寫的那個黃松菇,她沒有所謂的系統,純屬運氣來了,倒是也采摘了差不多半斤。
回到鎮上喜滋滋的就尋了那個買了她茶葉的山貨鋪子,將那黃松菇一拿出來,那掌柜的眼睛都亮了。
這可是好東西,屬于可遇不可求的山珍極品,有那運氣好的,能撿到二兩就很不錯了。
像這樣一下子半斤的,著實少見,尤其是張春桃仔細,那黃松菇都單獨用小筐子放著,里面墊著松針,上面蓋著葉子,幾乎沒什么破損的,品相很是不錯。
掌柜的跟張春桃也打了好幾次交道了,秋天開始收山貨后,張春桃上山,采摘的藥材都是賣給馬家,她和賀巖定親的事情,馬家已經知道了,以后張春桃就是自家兒媳婦嫡親的嫂子,那自然價格就給得最高了。
這些山貨,張春桃惦記著當初掌柜的買下那三皮罐的情分,每次也都只賣給這家。
這家掌柜的也是個厚道人,每次給的價格自然也是公道的,此刻看了這黃松菇,更是喜不自勝。
小心翼翼地上了秤,半斤還差一點,掌柜的也大方,直接算了半斤,給了四兩五錢銀子。
張春桃記得當初農女里,第一次去賣黃松菇,賣給吳掌柜的,半斤左右,看在宋重錦的面上,給了五兩銀子,這么一算,掌柜的著實算厚道了。
又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山貨,就這一次,就賣了五兩銀子,一般莊戶人家最少半年的收入了。
手里有錢心里不慌,再加上還有那賣藥材的錢。
張春桃又幾次下了那個小山谷,將那成熟的山茱萸都給一網打盡全給摘了出來賣給了馬家。
馬家雖然自家用不了這么多,可架不住馬大夫還有兒子在縣城,開得就是藥鋪,這上好的山茱萸若是在縣城,這個價格可收不到。
馬大夫收下這些,將自家藥館不需要的,一并都整理出來,讓人給那縣城的兒子帶信,轉手就賣給了兒子,倒是三家都皆大歡喜。
這期間,賀巖也忙,秋天正是進山打獵的好季節,獵戶們一年大約就指著秋天好收獲了。
若是以前,賀巖倒是也沒這么賣力,可如今要娶媳婦進門,那自然是百倍的精神,就想著多打些獵物換了錢,給張春桃好日子過。
兩人都忙得腳不沾地,賀巖賣獵物的時候,到鎮上也不一定能遇到張春桃,說不得她就進山采摘山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