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農村里,自家有菜園子,山上有山貨,河里能撈魚,自家雞能生蛋,除了需要買肉和鹽巴之類的,大部分莊戶人家日常開銷并不需要花錢。
更不用說衣服什么的,一人能有兩身替換的,那就是家境不錯了。
大多數是一件衣裳男人穿了,改給女人穿;大人穿破了,縫縫補補給孩子穿;孩子們里頭也是小的接大的的舊衣服,到最后破得不成樣子了,那破條子片子都還舍不得丟,拿來糊鞋底子,才算是物盡其用呢。
好多女孩子,一輩子可能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就是成親那日,家里窮的,也是借別人的紅衣裳穿穿也就是了。
不是有句諺語,叫什么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么?
像賀家這樣,只有孟氏和賀家三姑兩個人吃喝,糧食和菜都是自家地里的,油也是自家的,不吃大葷的話,還真是花用不了什么錢。
所以這五十個大錢,一兩個月買點豆腐或者找本村人買點河里撈上來的雜魚,是盡夠了。
換做別家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還想著開開葷?別做夢了。
若說賀家三姑之前雖然嘴上不說,心里還覺得是不是張春桃這個媳婦不好惹,背地里使壞,挑撥了賀巖和孟氏之間的關系,當然孟氏那就不是個好的,也得有個厲害的兒媳婦來治治她。
可今日見了,才發現,是自己多心了。
這張春桃明明是個極好極有孝心的,出手又大方,行事又體貼,她要是有個這樣的兒媳婦,只怕半夜都能笑醒。
她活了這大半輩子,冷眼看過去,誰家兒媳婦都是能管公婆溫飽就不錯了,才不會私下補貼打牙祭的錢呢。
也就是孟氏不識好歹了!
這么一想,賀家三姑待張春桃就越發和氣了,心里還打算著,若是她好好的照顧孟氏,以張春桃的為人,以后自己說不得還有好處在后頭呢。
屋里賀家三姑和張春桃那是一拍即合,十分默契。
院子里,孟氏和賀巖母子那是相看兩厭,彼此都看對方不痛快。
在孟氏看來,賀巖這個兒子真是給楊家養了,半點都指望不上,如今只怕村里人都笑話她了,兒子養得再出息有什么用?又貼不到自己身上來!
而且還是個鐵石心腸,自己如今都哭半天了,居然半句安慰的話都沒有,還非睜眼說瞎話,說她是高興哭得,她高興個屁!
眼見這聲音都快哭啞了,賀巖也不見動容,反而十分有耐心的模樣,孟氏就知道哭這一招已經不管用了。
反正已經丟臉了,也不怕會更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