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介紹時她好似姓鄭,名字很好記,叫做圓圓。
看到劉雪的身影,鄭圓圓立刻揮揮手,說道:“劉雪梅,可以吃早飯了,趕緊過來哦!吳知青說吃了就帶我們去集合,要給我們分配上工點了!”
“哦,好,我馬上出來!”劉雪梅趕緊回復,昨天過來時也不是沒有看到那幾扇窗,但白天沒人在,晚上蚊子多,除了她的窗,其它窗都一直沒有打開過,現在突然從里面伸出個人來,劉雪還真有點懵。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種淡淡的輕松感,劉雪有自己的打算,可以當時看到這明顯跟大家分隔起來的房間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但真的沒人理沒有說話也不太舒服,現如今猛然間發現還能有這樣的交流方式,讓劉雪又有一種處在群體中的感覺。
劉雪早就收拾好了,回房間拿了個飯盒跟筷子,就關窗鎖門的趕向了前面。
二進的女孩們還留有不少,有些是動作不快,有些則是自己吃飯沒有跟知青點的大多數人搭伙。
劉雪沒有看到新知青,但這些老知青昨天吃飯時也算是有一個照面,現在不太熟,對上視線點點頭算是招呼。
至于回應……好吧,每個人的想法果真是不一樣的!
等到劉雪趕到前面,已經看到不少知青端著碗隨意找個不礙事的地方蹲著就喝。路過時看了一下,發現早上應該就是野菜粥,每個人碗里看起來都是青青綠綠的,要不是空氣里有點米香味,估計劉雪會覺得今天早上就是野菜湯。
廚房里還是吳知青跟李知青,看到劉雪過來,吳知青趕緊招呼她:“劉知青,以后你的飯盒可以放在廚房,吃飯的時候如果你沒來,大家會幫你留。”
現在人飯量都不小,不早點分出來,后面回來的恐怕沒得吃!那時候這搭伙的事情自然就矛盾重重。
想要多吃也不是沒有辦法,不只要提前打招呼,還要多提供口糧。這部分多出來的口糧也是另外存放的,每一次做飯的時候再在里面拿一點加進來。
據昨天劉雪在廚房幫忙時吳知青所說,每一次增加的量是幾乎可以精確到半把一把這樣的量,可見農村的糧食也同樣有限。
現在劉雪他們這些新知青有安家費撐著,前面三個月不說吃多好,稍微填飽肚子還是可以的,過了三個月的適應期之后,那才是真正難熬的時候啊!
接過吳知青裝滿的飯盒,劉雪聞著里面那股生澀的野菜味,胃口大減。
野菜這東西,做的好確實味道不錯,但如果沒油沒鹽加點米做野菜粥,那是誰吃誰知道。
可就算是加了點米做的野菜粥,在這農村里,也算是難得的好東西了。很多糧食實在是困難的家庭,還是一日兩餐呢!
早飯?勤快的灌點溫熱水,懶的直接灌一肚子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