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葛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
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大槐樹村每年采山時有挖野葛的習慣,那是因為野葛是一味藥材,數量少的時候存蓄起來村子里自用,數量多的時候還可以送到縣城醫院去。
只是野葛這東西在他們這地方算是比較常見,醫院收的只是泡制好的,而且數量還很有限。
也就是鄭圓圓她們這些新知青什么也不懂,又特別相信劉雪梅,不然也不會再山上挖那么多回來。
再加上劉雪梅為了節省時間,沒有把野葛及時搬回知青點,大家也就不知道她干了這樣的大事。
現在聽到劉雪梅說做葛粉,鄭圓圓幾人甚至連懷疑都沒有懷疑下。
即使當時集體挖葛根的時候幾人也曾聽說過葛根挖回去要怎么處理。劉雪梅帶領她們挖了那么多的時候幾人心中也不是沒有想過。
畢竟村子里采山獲得的東西也是有默認的規定的,如果不用來交工分的話,那肯定不能私自買賣的,在這個時代,這種行為是完全不被允許的。
她們挖的時候還不覺得,等到開始搬的時候才發現這數量實在是有些過大。現在一聽劉雪梅說能做葛粉,大家反倒有種原來如此般的醒悟。
今天一大早就被叫起來洗葛根的辛苦現在好似也少了兩分,在劉雪梅的帶領下,一群人搬著葛根去了磨坊。
村子里的磨坊是驢子拉著,她們只用搭把手就行,并不用出太多的力氣。帶回來的葛根太多,上午時間不夠,中午回來時,大家先把先磨好的漿給帶回來了。剩下的下午還要繼續去磨!
又花了足足半個下午,才把這些野葛全部磨完,把磨好的漿全部拿回來,劉雪梅就去了一趟老木匠家里,知青點的工具實在是太有限了,劉雪梅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需要用的木桶木盆數量巨大。
“做葛粉?”朱奶奶雙眼亮晶晶的看向劉雪梅。
劉雪梅被老太太這可愛的樣子逗笑了,“對,就是做葛粉,我們這幾天多挖了些野葛,準備今天做出來。”
朱奶奶年青時也出去過,算得上有見識,葛粉這東西,她不只看過,還親口嘗過。但要說做吧……
“麗麗去學校了嗎?朱奶奶,如果家里盆夠的話,可能要麻煩您們幫忙送一下了!”劉雪梅大方的邀請朱家人去參觀她做葛粉。
做葛粉這種小事情,劉雪梅并沒有什么保秘之心,不說農村本身就有做紅薯粉魔芋粉這些的習慣,就是她們這一次做的葛粉需要用水沉淀,這樣一擺出去,只要有心的,其實很容易就能看出個幾分。
當然目前知道劉雪梅做葛粉的人還不多,即使有心,也不一定能夠趕得上機會。劉雪梅也是想著果醬生意不能做之后,這個做葛粉的方法,朱家說不定用的上。
跟朱家合作做果醬這事,劉雪梅自認為占的便宜頗多,打心底里,她還是一直在想法子能再帶給朱家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