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并沒有他想象之中的那般大怒,他反而大笑起來。
應允了王符這一極為無禮的要求。
除此之外,王符又在揚州大建鹽場,開發鹽地,又準備接受山越的煉鐵地,總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王符已經制定出了一個長達十年的計劃,可以看到,若是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只怕王符會給帶天子一個巨大的驚喜,而彈劾王符的奏文都被袁逢遞交到了天子手里,當然,袁逢是向來不敢私自截留任何奏章的。
他辦事雖然不如王符,卻也是恪盡職守,讓天子極為滿意,王符雖然不在廟堂,可是他當初為天子所構想的那一副美好的畫卷,還是令小胖子不能忘懷,如今,天下也算是大治,對于各地私學的設立與改革也是時候該進行了,小胖子自然不會自己在廟堂之中提出這個設想,這樣的學術問題,他還是交給了崔寔與蔡邕來提議。
果然,在廟堂之中,蔡邕上前,向天子傾訴,天下百姓苦于學而無道久矣,子曰教而無類之類,諸多官吏皺起了眉頭,這不是想要繼續擴張太學院罷,要是論對于太學院的喜愛,當今天子絕對是其中的奇葩,他懷著任何一位大漢天子都不曾擁有的對太學院的熱情,不過,如今在太學院與門子學的再三擴張下,哪里還有學子可以入太學呢?
蔡邕繼續說道:“還望與各地設立私學,教導幼童啟蒙,私學為官,不收束脩,學制可與百官協商。”
這話一出,聞人襲便出聲反對,當然是因為這樣的支出太大,朝廷剛剛經歷了一場南方大戰,而現在北方的鮮卑又有些不安,這個時候,這么可以繼續耗費錢財,來做這些事情?而隨后與他一同反對的,竟然還有袁平,荀儉等人,他們的借口也是如此,耗費大量錢財,而且百姓幼子向來都是學農桑,作農事。
若是都入太學,那么將來我們吃什么?農事誰來做呢?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他們不愿意明提,若是天下幼童都識字了,日后太學院的學子更加多了,他們世家該怎么辦?
小胖子皺著眉頭,沒有言語,還好有崔寔辯解道:“設立私學,乃為宣化仁德,使眾人沐與圣恩,又如何會耽誤農事?可接受**歲之幼童,教習一載,習得文書便可,若有聰慧者,可再攻讀...僅僅一載之間,想來也不會耽誤多少農時,何況官學不收束脩,其啟蒙讀物,我等可以編寫一冊,而諸君都可一同參與。”
崔寔就要聰明的多了,他先是以儒學大義來壓這些朝臣,后來才是一一解釋,最后又給他們了利益,能夠修書,還是啟蒙教物,可見,若是此書修成,此制定下,所有修建此書之人都會留名青史,被后人所念。
崔寔又勸了眾人許久,說的不少朝臣都動了心,猶豫不決,小胖子也沒有出口,崔寔此人,才能一般,只是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所書寫的文賦更是出色,將此人留在身邊,看來是留對了,自從將此人留在宮中,半年多的時間里,此人已經寫出了文賦數十,無一不是夸贊天子之賢明,國家之強盛。
今日,他又起到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