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張溫令人四處傳播,大漢是得到了辰王的求援之后,前來相助三韓,撥亂反正,清除叛賊,而對于二韓,則是發出了急切的通知,強烈指責了二韓收留鮮卑殘余勢力的行為,并且,二韓的這種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大漢幽州邊境的安危,張溫要求他們立刻將那些鮮卑殘軍交給大漢。
就這么一路走去,當他們趕到支國周圍的時候,剛好遇到了正在跟追兵廝殺不休的馬韓使者,當看到了熟悉的將領之后,這些使者都是立刻求援,大漢僅僅是派出了幾個人,便將此些追兵殺死,使者們立刻通報了戰況,將領們聽到狀況,馬上找到了漢軍先鋒大將,董卓。
“恩....”董卓聽聞前方正在發生激烈的戰況之后,心里立刻有了主意,他先是令士卒駐扎在遠處的山皮上,能夠仰視整個占據,隨后便派出了使者,要求二韓停止攻城,交出鮮卑殘軍,當然,也是順便給那些所謂的鮮卑人下令,可以回來了!
二韓對支國的攻堅戰打了大半天,由于此處乃是國都,使得此處的城墻也與別處不同,世子親自帶兵上城墻,讓士卒們軍心大振,與二韓交手,縱使聯軍,也不能輕易的戰勝他們,戰事正到激烈時刻,忽然,有漢使前來,剛剛接到了漢使報信,要求他們交出鮮卑殘軍的弁韓王,又接到了這份語氣更加激烈的信件。
董卓先是進行了勸和,認為他們不能傷了三家之情,隨后便強烈的要求他們交出鮮卑人,不然,大漢便要對他們進行攻擊,弁韓王無奈,自從這些鮮卑騎兵加入之后,他們可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今要他交出來,他心里是不忍的,可若是違抗大漢....
這些鮮卑人就是敵不過大漢方才逃到此處來,他又怎么敢違背大漢呢?
在與辰韓王協商之后,他們便停止了攻城,并令人將鮮卑人叫來,鮮卑人的首領,在前段日子里,便借口騎兵不善攻堅的名義,駐軍北方,是要防止馬韓北方援軍到達支國的,如今,看來也只能與他們翻臉,來保得安寧了,只是,沒有想到,派出的使者不久后前來,告訴弁韓王,鮮卑人已經逃了!
弁韓王本來就不想犧牲軍力來制服這些英勇的騎兵,聽聞他們逃跑了之后,心里反而是有些輕松,連忙給大漢派人,告訴董卓,這里的鮮卑人已經逃了,請勿要來找我們的麻煩,我成為辰王之后,愿意協同大漢,捉拿這些賊人。
“甚么?逃了?他這是故意放跑了這些騎兵,這是通敵的行為,我大漢豈能饒了他?”
“來人,將這廝給我綁了,號令三軍,做好進攻的準備!”董卓勃然大怒,一旁的辰王連忙說道:“董君,勿要惱怒,要不讓我再寫書信一份,要求他們停戰,再讓他們告知鮮卑人去向何處...若是他們不理會,將軍可再進軍!”
董卓瞇起了眼睛,點點頭,說道:“勞煩大王了...”
辰王立刻書寫兩份書信,信上,表明自己不過是前往大漢做客,不希望看到同室操戈,希望他們能夠停止叛亂的行為,自己會既往不咎,另外,一定要告知鮮卑人的去向之類,這份書信,被一位馬韓將領前往送給二韓的王,董卓看著使者漸漸離開,咧嘴笑著。
大事成矣。
明面上,董卓是讓士卒們休歇,可是,在呂布等人返回之后,他便開始制定作戰計劃,他要將二韓的士卒全部消滅,因為在張溫的構想之中,弁韓與辰韓是要被徹底消滅的,大漢需要直接管轄這兩個地區,能夠連接起大漢與倭國等海外地區的聯系。
而馬韓,是大漢協同治理,國相是從大漢直接任命的,辰王自然繼續做他的王,不過,大權還是在國相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