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再三推辭,最后無奈接受,漢軍正式駐扎在了馬韓境內,負責治安。
而張溫只是通過了不到半月的時間里,便通過武力強行征服了二韓諸國,做完了這一切,他也沒有返回支國,而是帶領小眾人馬,環繞了整個三韓地區,又忙活了半月,方才返回幽州,急忙向朝廷上奏,表明已經控制了三韓地區,并且遞出了詳細的輿圖,等待天子的詔令。
武力控制了三韓之后,自然便是要制定官吏,制定郡縣之類,當然這些都要聽從天子的,張溫不敢私自決定,他的任務只有一個,擊敗敵人,其余的事情,還是交給廟堂之中的賢才們去忙碌罷。
當書信被送到了雒陽的時候,已經是快年末了。
天子讀著張溫的親筆信,又將輿圖拿出來,一一查看,征服三韓地區并不艱難,不過,如何治理卻是難題,之前,大漢對邊塞的控制薄弱,全是因為大漢疆域太大,廟堂的命令難以到達如此遙遠的地方,可是如今的大漢,四處馳道運河,使得南北東西連接起來。
控制三韓,也并不是難事,不過,是要設立一位國相,從大致上去控制這個區域還是要重興設立郡縣,遞送縣令等官吏,這才是值得天子思考的大事,這樣大的事情,天子覺得,最好還是留在朝議上去說,本來還想私下力召集心腹商談一番,可是想到還要請王符前來,天子就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次日,朝議。
在王符的帶領下,百官上朝。
王符也沒有給百官彈劾自己的機會,直接說出了三韓的局勢,并且要求群臣想出主意,袁逢最先說道:“如今,若是冒然設立郡縣,只怕會引起三韓動蕩,使得前功盡棄,不若,便派三位國相,以太守令三韓,負責政事,再使新軍分兵五千,駐扎與此,兩全其美。”
“不可,若是不設立郡縣,依以舊俗,反而會讓三韓地區難以控制,還是以大漢之法管轄,方才能夠盡快掌握三韓,何況,三韓兵力無存,若是此刻不進行強勢控制,日后便會多有麻煩之處....”反對袁逢的是王符。
“若是設下郡縣,諸多小國,我大漢難不成要將賢才都派到三韓去?”袁逢反問道。
“設下郡縣,便將小國合一,與大國統,設縣令,至于縣令,太學與門子學學生無數,此些人,足矣!”王符直接開口說道,隨后,他便看向了群臣,群臣縱使再厭惡王符,可是他的一些政見還是不錯的,群臣點點頭,表明支持王符的政令。
群臣看向了天子,當然,還是只有天子能夠做出最后的選擇。
“便在二韓重設郡縣,設辰郡,弁郡,為幽州所轄.....”
“另派一人,坐鎮馬韓,以為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