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十六年,三月
聞人公卒。
天下震動,百官慟哭。
天子為其發喪,賜五百金,取珠寶,玉石等貴重物,為之厚葬。
聞人公其一生,多為國庫之事操勞,鞠躬盡瘁,知人善用,深得天子厚愛,得知聞人公逝世,帝泣,謂諸公曰:失朕一臂。
隨后,又加封進爵,因聞人公并無男嗣,便取族中幼子,過繼聞人公,以奉其香火。
馬均親自為聞人公守靈,整整兩日,不飲不食,暈厥與祀堂。
奴仆們在收拾聞人公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張書信,乃是聞人公先前所留,其面書“進天子”,奴仆們不敢有所保留,立刻將書信收好,遞交給了馬均,馬均又上奏了天子,議郎馬均,這是第二次入宮,初次入宮的時候,他穿著聞人公的衣裳,欣喜又是激動。
可是這一次,他心里再無波瀾,將書信交給了天子,又聽著天子安慰了自己幾聲,便渾渾噩噩的離開了皇宮,看著他落寞的背影,天子心里也是有些刺痛,抓著這書信,遣退了眾人,緩緩讀了起來,上面遍布著修改的痕跡,字寫的非常的細小,天子瞪大眼睛,才能看的清楚。
“臣聞人襲啟上...”
“今日,臣手足無力,有些持不住筆,心中惶恐,知時日到矣,故而寫下書信,以免不測...”
“外貿之事,乃是國中之重,先,鄭公上奏,恐百姓多為錢,少耕作,害國本,以臣看來,此妄談也,國庫之中,糧草堆積如山,足我大漢百姓數十年之所用,繼續耕作,繼續儲糧,乃愚婦之所為也,大漢多陶瓷,多紙張,多絲綢,此乃外人所不有。”
“大漢之棉陶絲紙等物,可運送與南邊諸國,東部島國,乃至遠至貴霜,令其民耕作產糧,大漢以此特有之物,不知能換取多少糧食,將諸國為我大漢之耕地,令諸國為我大漢耕作,以商品換之,當使大漢愈強,百姓富裕,國力大振,臣特言,制作之法,萬不可泄露與他國...”
“若有不通貿易者,可令南北軍擊之,兵之所用,乃為國民也。”
“陛下當禁鑄錢,以大漢之錢幣,為諸國通商之本,此法對大漢有大利....”
聞人公在這僅僅幾張的紙面上,寫滿了他的想法與建議,天子皺著眉頭,認真的翻閱,提到了幾乎全部的想法之后,聞人公頓了頓筆,有些感慨的寫道:
“陛下,臣幼時家貧,因先帝之獻禮,家中父母兄弟餓死,僅剩臣一人,得相鄰相助,故而習文認字,后得陛下厚愛,枉居三公,臣每每想念,無不感激陛下之厚恩,雙親之大德,臣因而吝嗇,勸陛下勤儉,乃是為了減少國庫支出,國庫富裕,則百姓便不會再因重稅家破人亡...”
“陛下乃是仁慈之君,臣為國庫留下百億錢財,陛下建宮殿可,造水池亦可,國庫之錢,足以陛下所用,臣不憂百姓為王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