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聽聞這個消息,頓時沸騰了起來,天子意識到這是一個輕易就能收取人心的機會,告知群臣,他們可以提議人選,有太守楊彪,提議故司徒楊賜可以入選,這是他的生父,他提議也是為了盡孝,對于這樣的事情,他是不顧及顏面的。
還有遠在三韓的曹操,提議故太尉喬玄。
張郃,盧植提議故刺史陽球。
邢子昂提議何子。
袁逢提議聞人公。
劉表提議故太尉劉矩。
司隸校尉周異提議故司空周景。
董卓,孫堅等人聯名提議,張奐,段颎,鮑鴻。
皇甫嵩提議名將皇甫規。
整個雒陽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天子也沒有不許的道理,就連竇武,李膺等人,也有了自己的位置,百官欣喜,而袁逢動工也是迅速,不出許久,便將這些院落改成了一個大殿,天子令宮中匠人雕其石碑,分別印刻其豐功偉業,以為后人所銘記。
并且令袁逢留下空位。
天子這個舉動,百官心里明白,自己這些人,日后也能夠在此地留名,受萬世敬仰,名望啊,這是百官一生所追究的,頓時,天子的威望大振,百官皆是感恩戴德,天子發現,廟堂之中,群臣對待自己也是恭敬了許多,從張郃那里傳來的消息來看,大臣聚會的時候,對自己的這項舉措也是大為贊嘆。
還沒有等到忠烈堂建設完成,貴霜使節團便已經趕到了。
天子以百官迎接,使節團不過十數人,在接見他們之前,鄭玄交代了天子很多事,基本都是些貴霜的禮儀,以免天子不知,出現了什么誤會,使節團為首者,乃是昔日與王子一同前來的副使,如今,他為主使前來,看到面前的小天子,他嘆息了一聲,大拜,說道:
“拜見大漢皇帝陛下...”
他這幾句雖說的別扭,卻也是明確的表達出了意思。
天子點點頭,讓他們起身。
他們這番前來,就是為了表達對孝康皇帝的哀悼,他們獻上了貴霜王的禮物,這些禮物也談不上多貴重,就是國王的筆墨,這位國王,也以漢字寫了墨寶,天子看了看,是悼友二字,字寫的倒也不錯,看起來有模有樣,還是以建寧體所寫成的。
天子受了禮,又賜了一些禮物,他們想要祭拜孝康皇帝,天子也隨他們。
主使忽然問道:“不知我國王子,如今可還好?”
天子猛地想起,貴霜還有個王子在大漢啊,可他又想不起他在哪里,點著頭,說道:“他過得尚好,尚好!”,使者笑著問道:“我還想能夠去拜見王子,不知王子如今還何處?”
“他如今在太學,稍后我便帶君前往...”蔡邕及時出面說道。
聽聞這些,使者十分的開心,點著頭應允。
之后便是一些繁瑣的禮儀了,又是設宴,又是問候,天子倒也沒有失禮,一直都是溫和的等待這些結束,方才將他們送出了皇宮,使者跟著蔡邕走了出來,其余人都去祭拜孝康皇帝去了,蔡邕與此人走著,此人有些溫和的笑著,說道:“多謝蔡公能照顧我國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