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子黃蓋到達司徒府的時候,老司徒拄著拐杖,率領家子前來迎接,家子從兩旁扶住他,司徒渾身哆嗦著,雙眼也有些渾濁,看著遠方,愣神。
小胖子看到親自出門迎接的司徒公,連忙下了車架,快步走了上去,笑著說道:“朕來拜見司徒公,司徒公又何必出門迎接呢?”
崔寔呆愣了許久,沒有回話,天子無奈,又重新問了一遍,崔寔這才笑了起來,說道:“天子前來,臣子豈能不迎?”,他哆嗦著,請天子駕往府內,天子卻不愿乘車,親自扶著他,走進了府邸之中,到了書房,司徒公與天子對坐。
看著面前低著頭,老態龍鐘的崔公,天子看了許久,哀嘆了一聲,說道:“崔公老矣。”
“臣服侍四代君王...如今,也到了該走的年紀啦...”崔寔說著,顫顫巍巍的從案牘下拿出了一本書籍,放在了案牘上,勉強的睜開雙眼,看了看書上的內容,有些愛憐的撫摸著書籍,抬頭看著天子,說道:“此物...臣要獻于陛下....”
天子有些好奇的從他手里接過了這些厚厚的紙張,紙張還沒有進行修訂,也沒有寫出標題目錄來,全篇還有不少修改的痕跡,他認真的看了片刻,問道:“這是?”
崔寔笑著,說道:“臣與孝桓皇帝時期,曾寫政論三十篇,獻于孝桓皇帝,奈何,孝桓皇帝并未聽取,在孝康皇帝時期,臣又修此論,為七十篇,獻于孝康皇帝,孝康皇帝雖重視,卻因百官阻撓,諸時煩雜,亦未曾聽取.....”
他苦笑著,說道:“老臣不敢棄,前后修書二十二載,此乃臣之政論,共有一百三十二篇,今獻于陛下,若陛下能采用,臣苦心不負...”
老司徒有些期待的看著小胖子,小胖子笑了笑,翻開了政論,開始認真的看了起來,首篇,便是農篇,崔公寫道:“四海定,中原富饒,邊塞不堪,若以百姓強行遷之,定生不良,或以戍邊為屯,以百姓服役,開墾邊塞之地,貧富均勻....”
小胖子瞪大眼睛,認真的看了起來,看了看末尾的書寫日期,這篇文章書寫與建寧九年...
“媽耶!”小胖子心里忍不住驚呼起來,早在建寧九年,在十五年前,崔公便已經看到了大漢海內皆定之后的局面了?小胖子急促的翻開了下一章,乃是工篇,老大人在這方面來說,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希望廟堂能夠資助國內的手工業者,可通過產物之輸出,使萬國服從。
小胖子皺著眉頭,以商貿來控制他國?還能不戰而勝?他心里是不太相信的,又連忙翻開了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除了農篇之后,其余內容,就讓小胖子有些不明所以了,甚么海貿為國之重,甚么以商攻國,甚至還有拆掉雒陽城墻這樣的妄言...
合上了書,看向了面前的老人,老人一臉期待的看著天子,問道:“陛下以為如何?”
“甚好,甚好...”
天子輕笑了起來,說道:“朕日后定當好生觀摩....”
天子只是說了好生觀摩,并未有說接下來的施行之事,老人再次低下了頭,說道:“若是如此,那便多謝陛下了....”
小胖子并沒有在這里待太久,又聊了片刻,便告辭離去了,老司徒想要親自恭送天子,卻被小胖子婉拒,并且要司徒好生照看自己,當天子離開之后,老司徒的長孫笑著走了進來,有些欣喜的問道:“祖父,天子可是接受了《政論》?”
老人沒有回答,低著頭,半睡半醒,渾渾噩噩。
回到了厚德殿,天子還是緊鎖著眉頭,崔公提出的那些政論,對他的沖擊實在是有些太大了,他也才想明白,為何當初孝康皇帝沒有完全聽取他的政論了,有些政論,實在太過于荒謬,可即使如此想著,他心里還是有些異樣,總是想要再翻開政論,看上一二。
整整一夜,天子都在看著政論,未曾入眠。
與此同時,大漢還是處于一種興奮活躍的狀態下,國力再一次出現了巨大的上升,也難怪孝康皇帝總是教導天子,言之,國之強盛,在于吏治,大量的人才出現在大漢各個基層,乃至于廟堂之中,從太守到縣令,從三公到議郎,就沒有一無名無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