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四年,三月
天子那些愛民親民的政策漸漸落實在了各地,因設立的機構,取名為濟民府,主官比千石,是為直指濟民使,天子與熹平三年末拜楊彪為直指濟民使,楊彪者,乃是故司空楊賜之子,其先于三韓為太守,表現優異,勤勞愛民,百姓多敬愛,又為刺史賈詡薦。
故而,天子便令他進了廟堂,接了濟民府,他上任之后,也是不敢絲毫松懈,先是在雒陽建立了濟民府,隨后便是在大漢各個縣城之內,以縣為層,令各縣郡丞負責,在建立之后,便是從國庫里調遣糧草與諸物資,前往各地進行濟民。
各地的地方官吏,極為的忙碌,四處訪查核對,從熹平三年的八月,一直忙碌到了熹平四年的三月,濟民府方才有了個基礎概況,天子對此事極為上心,各地的刺史督郵也在嚴格的盤查,嚴禁出現冒領貪污之類的惡事,而天子的名望也是瞬間暴漲。
天子前幾年的作為,無論是忠烈堂,或者征伐高句麗,都沒有能像這般的得民心,百姓感恩戴德,這還是初次,天子偶爾出巡雒陽,四處查看各地春種,看著百姓那愛戴恭敬的模樣,天子心里格外的欣喜,又再次下達了數條政策。
雒陽,司空府
深夜里,盧植點著火燭,正在批閱著如今國庫里巨大的支出,天子施仁政,這當然是好事,盧植定會全力支持,不過,自從濟民府出現之后,積累了數年的國庫開始有了巨額的支出,盧植手忙腳亂,他在賀州有過治政理財的經驗,不過,面對如此龐大的財政支出,他也有些無能為力....
天子剛剛降低賦稅,自己總不能再提升,這樣一來,天子之前的所作所為,就沒有半點用處了,若是不增加稅賦,就只能開辟其他的財源,如今,國庫的主要財源除了賦稅之外,還是來自與貴霜的貿易,對南方開采貿易,還有對倭國的海外貿易。
就算盧植想要再開辟商路,也是無可奈何,與大漢相鄰的國家,如今都是在與大漢保持貿易關系,這可怎么辦呢?盧植陷入了沉思,那日在朝議中,他并沒有意識到,濟民府會給國庫帶來如此龐大的壓力,救濟百姓之事,從古皆有,孝文孝景時期便有了雛形。
不過,縱觀上古,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救濟百姓,撫養百姓的仁政措施,天子能如此為之,盧植是非常贊同的,可到了如今,他忽然意識到,似乎大漢的國力還沒有能承擔這樣仁政的實力,看似豐足充實的國庫,不想如此的脆弱,在短短數月之內,國庫積攢的錢財再次回到了民間。
盧植跪坐了太久,全身上下都有些酸痛,雙眼也有些模糊,為國庫之事,他已經四五日不曾合眼,這些天來,他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國庫的事情,盧植是個能臣,可是對這方面確實極為的茫然,他有些遲疑著,是否要勸陛下取消一些政策呢?
不過,他在廟堂上可是信誓旦旦的說過,國庫的錢財絕對足夠,自己會去想辦法,現在又要出爾反爾,這讓他實在不能接受,他哀嘆了一聲,看著案牘上的手持奏表,陷入了沉思,迷迷糊糊之間,他還是沒有能抵抗的住那連綿不絕的困意,將頭埋在雙臂之中,便進入了夢鄉。
盧植猛地睜開雙眼,周圍一片漆黑。
“人呢?掌燈!掌燈!”
他吼道。
沒有人理會他,他瞇著眼睛,伸出手摸索著,再次發聲吼了幾句,正在這時,遠處出現了一絲燈火,正在朝著他緩緩走來,盧植心里大喜,朝著燈火便走了過去,不過,無論他如何走,他都走不到那燈火面前去,燈火始終在遠處,閃閃爍爍的。
盧植背后發涼,能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