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之數額,可再三番。”
“恩?當真?”
“這是最低之計算,地方上,不知多少豪族,耕地都是以百萬頃計...”
“那對于百姓,是否會有什么危害,對于一些家境不錯的黎庶...”
“陛下,上量是有嚴謹的規格,每一段有一數額,對于百姓而言,此大利,無害也。”
“恩..可若是這般行事,只怕阻力巨大。”
“臣知曉,陛下所擔憂者,是這些自譽為賢才的蠢物們...陛下,這些人的確是國中的支柱,擔任官吏,揮筆舞墨,都是他們的事,不過,這些年來,世家大族,日夜膨脹,兼并土地,無數百姓因此而毀,孝康皇帝之舉,雖使得天下穩定,卻也并非是治根!”
“臣料定,百年之后,這些開墾出來的耕田,還是會轉到世家大族的手里,百姓們,還是會陷入困境之中,陛下應該擔憂的是民眾,而不是這些大賢啊,對付這些奸賊,只需一獄卒便可,可是若是天下百姓活不下去了...唉...”
“何況,有王公之新政在先,臣覺得,王公很早,便看到了這些事,與臣一般,而他先前的各個舉動,都是在防止這樣的兼并啊,陛下想想,他開科功制,最為受益的,不正是底層百姓麼?先前,能作為官吏,能夠治理天下的,只有世家大族,而如今,寒門子弟,黎庶家庭,也能出現這樣的賢才了!”
“如今,雖寒門出身的賢才少了些,可是,世家大族才多少人,寒門又是多少?科功制,還有王公所推行的官學制,一同施行,再過十載,想來,寒門子弟的數量便能壓過世家大族,再來二十載,三十載,百年之后,世家大族,便不足為懼!”
“而我如今要做的,便是延續王公所沒有做完的,從根本上打斷這樣兼并之況,只有這樣合理的稅收制度,才能讓世家大族沒有膽魄繼續進行兼并,入不敷出,耕地數量太高,稅賦便會上升到他們難以承受的地步,這對于家國而言,都是大善事!!!”
曹操如此一說,天子的心里,就漸漸有些明亮了。
曹操繼續說道:“臣知曉,今日之后,我走出這個宮門,我便會是熹平第一奸賊,日后彈劾之書信,百官之敵視,或勝與王公,不過,臣不懼怕,臣愿一力承擔,只愿陛下能夠相助!”
“哈哈哈!”天子竟也笑了起來,他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說道:“曹公,你錯矣!”
“臣不知何錯?”
“日后要背負罵名的,可不只是你一個人啊!”
“哈哈哈!”
君臣二人,頓時大笑。
熹平十一年,年末
在曹操再次進行了修改,將內容變得更為徹底之后,新政還是實施了,在百官全力反對的情況下,實施了,曹操直接選擇在明年,便要在整個天下施行新政,他從太學與門子學,以及諸多官吏中,選取了大量的寒門子弟,委派與各方,進行督促。
他們要對各地的產糧情況進行調查,取出均值來,為了防止他們與世家大族私通之類,曹操對于每一個郡縣,都派出了大量的人手,讓他們互相監督,曹操不信,世家大族能夠把如此眾多的官員們全部都控制住,當然,曹操知道,地方官吏們定然不會自己派出的人合作。
故而,他請求天子,令天子調遣南軍,北軍,以及各地駐軍,領軍司馬,校尉之類,前往周圍坐鎮,但凡有事,便讓征稅官員們稟告與軍旅,有了軍旅的震懾,這些人是根本做不出什么事的,果然,與曹操所想的一樣,當軍旅出動之后,地方官吏們也就不再敢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