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寫了書信,給與諸葛亮的家親,也就是他的叔父,諸葛玄,諸葛氏乃是瑯琊大族,先祖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名臣之后,他自幼聰慧,好讀書,不過,諸葛玄這一脈并不強勢,他也不是嫡出,想要專心學業,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在此時,他得到了堂兄諸葛珪的相助。
諸葛珪也是有大才的,不到二十歲便舉了孝廉,又擔任泰山郡郡丞,在看到這位聰慧的堂弟之后,他便將堂弟接了過來,又贈給了他很多的書籍,親自教導,諸葛玄甚是感激,不過,還沒有等到諸葛玄進入仕途,諸葛珪便逝世了,留下了三個兒子。
長子諸葛瑾,沉穩早熟,奉養慈母,以及處置家事,不過,他卻沒有能力去照顧兩位年幼的弟弟,畢竟,他自己也只有十五歲,諸葛玄便將諸葛亮與諸葛均接了過來,視若己出,好生撫養,甚至,他終身未娶,親自教導兩位堂侄,教他們讀書寫文。
后來,諸葛亮通過考核,諸葛玄又花了重金,將諸葛亮送到了雒陽,送進了太學。
總之,諸葛玄受到了天子書信的時候,他也是呆愣了許久,心里的激動,不可言語,坐在書房里,反復的讀著天子的書信,大笑了起來,門口的奴仆們都被他嚇了一跳,諸葛玄實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他連忙將奴仆喚來,讓他通知賊曹諸葛瑾,前來拜見!
諸葛瑾正在他麾下任職業。
諸葛瑾聽聞叔父呼喚,便連忙趕到了太守府邸,剛剛走進府邸,迎面便看到了叔父,叔父笑著,拉著他的手,便朝著書房走去,諸葛瑾心里疑惑,不知叔父為何會如此激動,趕到了書房里,諸葛玄便將書信遞給了他,說道:“看,二郎要迎娶孝康皇帝的長女啦!”
諸葛瑾低著頭,認真的看著書信,他剛剛十五歲的時候,阿父便離去了,阿母也病倒在榻,年少的他,獨自撐著一個家,這讓他比起諸葛亮,更加的沉穩早熟,看起來,絲毫不像個年輕人,仔細的看完之后,諸葛均這才點了點頭,說道:“這是好事。”
“哈哈哈,當然是好事,叫上三郎,我們要去雒陽了!!”
他們動身,前往雒陽,而另外一封書信,是要去往交州的,不過,因為距離遙遠,這封書信,還是在路途中,并沒有能到達劉默的手里。
如今的婚禮,還是要遵循六禮,這六禮便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最先就是納采和問名階段,這一個階段,就是要讓雙方的主事人相見,共同商定,是否能夠進行婚配,之后,男方便要帶女方的姓名以及誕辰,來進行占卜,看看是否適合婚配。
之后,才是選定婚禮的吉日,再由男方來親自迎娶,邀請親朋。
到了熹平十三年七月,諸葛玄帶著兩位侄兒,趕到了雒陽。
諸葛亮早早便在城門處等候著了,在他旁邊,還站著兩人,以及一眾士卒,這自然就是劉獒與司馬懿,劉獒能前來,陪著他一同等候,諸葛亮是非常感激的,至于司馬懿,這廝為何也跟來了??
“孔明..啊,不對..姑父...咳咳,等家親前來,不若便迎往袁府...袁府房屋眾多,師君也不會反對....”劉獒低聲說著。
諸葛亮抿了抿嘴,聽著劉獒的稱呼,他也有些說不出話來,無奈的說道:“還是莫要去勞煩袁公了,便去劉府罷...”
“謹遵姑父之言。”
“殿下...還是稱為孔明罷...”
“哎,自古禮不可廢,諸葛駙馬,便莫要如此言語了...”司馬懿笑著說道。
幾人正聊著,便看到了遠處行駛而來的兩輛馬車,諸葛亮連忙看了過去,馬車停下,共三人從馬車上走了下來,最年幼的那少年,看到諸葛亮,便高呼了一聲兄長,便朝著他跑了過來,諸葛亮幾步上前,抓著諸葛均的手,上下打量著,說道:“三郎,長大了...長大了啊...”
隨后,他又與諸葛玄,諸葛瑾一一拜見。
諸葛瑾還好,看不出他的情緒來,不過,諸葛玄就不同了,他拉著諸葛亮的手,激動的險些落淚,等到他們寒暄完,在不遠處的劉獒走了過來,對著最為年長的那人一拜,說道:“劉獒拜見諸葛叔父!”
那人面色抽了抽,沒有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