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太守手里的軍權可謂是低到了極點,而如今,在財政上,又被鄉有秩所奪取了權力。
在鄉有秩與都郵的緊密配合下,曹操才算是勉強在地方上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稅收制度,這種制度與以往而言,更多的區別是將稅收與地方官吏分割開,直接由廟堂來掌握,朝中群臣對此并沒有反對,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廟堂之臣。
能夠對于地方官吏進行限制,并且將這權力收回到廟堂來,他們都是開心的,是支持的,即使這套是曹賊所提出來,進行他的新政所用的。
在熹平十三年的九月,這套制度才相繼在各地成型,新政的架構在地方上成立,相比從前,新政的阻力再次降低,地方官吏再也不能插手相關事務,也不能隱匿產糧之數,或者暗地里不配合,因為在鄉有秩的身邊,還跟著都郵,都郵可以直接上奏刺史,甚至可以直接上奏天子!
一時間,新政的形勢一片大好,士子們不再反對,地方上的阻力減低,這讓曹操格外的興奮,他的新政,已經成功了大半,而就在這個時候,朝中大臣們才想出了新的名義,他們不敢再拖下去了,他們只是給了曹操不到半年的閑暇期,曹操便搞出了這般大的動作。
若是再繼續放任不管,曹操不就能完成的實施了麼?
十月,有大臣上奏天子,曹操不孝之人,施行其政,豈能為仁義之政?
他們將名義從新政本身轉移到了實施者曹操的身上,曹操作為新政的提出者乃至施行者,他本身便是忤逆之子,為眾人所鄙夷的,他的舉措能是什么好舉措呢?他可是為了官身不顧父子之情,甚至將親生父親拒之門外的不孝子,這樣的人,也不配施行舉措,治理天下。
在找到了名義后,曹操施行政令,再一次遭受到阻遏。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些無恥的賢才們,竟然能以這個為由頭,來針對新政。
坐在厚德殿里,天子與曹操面向而坐。
“如今,形勢大好,他們憑著幾張嘴,是沒有辦法改變大勢的,朕會吩咐張郃,讓他再抓上一批....”天子有些惱怒的說著,他感覺自己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為了讓新政順利施行,他已經給了這些人不小的恩惠,如今他們還如此逼迫,看來,也該讓他們感受一番天子的怒火了。
曹操聽聞,卻是搖著頭,說道:“陛下,不可,廟堂大臣,不能離心,若是大臣離心,在陛下的強逼之下行事,對國大不利,此事,還需仔細斟酌。”
“斟酌?朕就是退讓太多,才讓這些賊子們欺到了頭上!!”
天子憤怒的說著。
“陛下,莫要動怒,此事,只需一人前來,便能解決。”
“哦?”
“何人?”
“袁紹,袁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