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愣了一下,諸葛亮似乎變得有些不同了,若是從前,他定然會跟自己懟上幾句...如今,多了些穩重與成熟,這讓司馬懿反而有些不適,他點點頭,說了句不必言謝。
“孔明啊,這位,乃是司空袁公的三子,喚作尚,字顯甫....”劉獒指著那位少年介紹道,那人朝著諸葛亮行了禮,舉止端正,頗有些袁紹的風范,他說道:“尚早想與諸葛君結識,今日能夠相見,心中實在欣喜,諸葛君果真一表人才!”
“袁君過譽,君喚我表字便可。”
諸葛亮點點頭,四人便坐在院落里聊著天,諸葛亮問道:“華校尉呢?怎么不見他來?”
“華校尉,他去西域了...具體為什么,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劉獒說著,看向了一旁的司馬懿,司馬懿也搖著頭,說道:“聽聞是與貴霜之間的事,不過,我也不知是何事,朝中百官也不大清楚,總之,南北軍似乎全部都聚集在西域了,連太尉也過去了...”
“此事,我知曉...”袁尚輕輕笑著,其余三人皆看向了他,袁尚看了看周圍,壓低了聲音,說道:“據說啊,是貴霜人內亂,一支叛軍逃到西域去了,還抓了大漢的外貿商旅,這才惹怒了天子,派遣太尉率軍前往西域,據說,這是要教訓貴霜人一頓呢!”
聽到袁尚說完,眾人點點頭,劉獒笑著說道:“還是顯甫知曉的清楚啊,若不是顯甫,我連太尉離開了都不知道的!”,聽到劉獒如此言語,袁尚臉上多了幾分得意,朝著劉獒拱手,連稱不敢。
諸葛亮明白了事情的去向,點點頭,就沒有多言語。
“殿下...”諸葛亮忽然開口,“殿下整日在袁公這里進學,學春秋之大義,儒家之經典,袁公雖賢,不通者也有,數律農之科,袁公無以教之,以臣之見,殿下不如前往太學,門子學內進學,不必錄名,只需旁聽,增長學識,不知如何?”
劉獒猶豫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師君這里,還需要我來照料,我怎么能丟下他去學府進學呢?”,諸葛亮笑著說道:“袁公這里,臣會代殿下好生照料,而我方才的言語,也是袁公的意思,殿下,可要考慮一二??”
諸葛亮繼續說道:“畢竟,殿下日后定為大漢太子,身為太子,豈能不結交些國中棟梁?”
聽到他這句話,司馬懿與袁尚都是渾身一顫,司馬懿還好,很快就緩了過來,至于袁尚,卻始終隱藏不了臉上的激動,只有劉獒,面色未改,極為平靜,迎著諸葛亮的目光,劉獒開口說道:“阿父未曾開口,我不敢以太子自居..孔明,還是莫要如此言語啊。”
“殿下心仁,前所未有,何況殿下為陛下嫡長,太子之位,乃是理所應當,莫不是殿下不愿為太子?”
“身為天子之后,我自然也想過要大治天下,造福黎庶...”
劉獒只是說了兩句,諸葛亮便站起身來,朝著劉獒一拜,劉獒大驚失色,連忙起身要扶起他,卻看到身旁的司馬懿與袁尚相繼而拜,他有些無奈了,迎著周圍那些士卒們詫異的目光,說道:“各位,起身罷,起身罷,我等親如兄弟,何須如此啊?”
他勸了許久,三人這才起身。
“可入書房一敘!”諸葛亮慎重的說著,四人便進了劉獒的書房,進去之后,便各自坐了下來,劉獒坐在主位上,諸葛亮這才開口道:“殿下,天子遲遲不肯立殿下為太子,此事不妥,極為不妥,殿下逐漸年長,在殿下這個歲數,非太子的皇子們,都是要被送去封國的。”
“殿下若無太子之名,只怕朝中奸逆便要推波助瀾,甚至是要求給與殿下封地...”
“可是,誰會如此行事?我未過錯,為何會有人想要對付我呢?”劉獒有些疑惑的問道。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殿下昔日跟司徒公暢談新政之事,曾表達出心愿,反對新政,此事之后,固然,朝中大臣,紛紛歡喜,以殿下為仁,只是,也有人并不開心,也就是那些支持新政的臣子們,他們雖并不多,卻聚集在曹操的羽翼下,更是有尚書令,司農這些大臣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