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大手一揮,轉身離開了府邸。
熹平二十二年,元月。
涼州安定,有民夫與井中,見黃龍涌現。
整個廟堂還沉浸在一種極度繁忙的氛圍之中,從三公至于諸官吏,就沒有清閑的,在地方上,同樣是如此,官吏們正在為施行廟堂的政令而煩惱,而南軍,在這一年,也是從涼州遷往了西州,一路都沒有停歇,直接朝著西廷郡趕去,隨著塞外賊寇的落寞,煩擾了廟堂近百年的涼州問題,總算是結束。
而如今的西州成為了大漢最為重要的州,西廷郡每年都在為大漢創造大量的財富,南軍算是奉命去保護這財源的。
隨著袁紹鑄造了大量的銅幣,發行與民間,民間迎來了初次的繁榮景象,袁紹還是很擔憂,他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價不斷的上漲,可能會引來不好的結果,不過,百姓們還是非常喜悅的,百姓可不會去想物價之類,他們只知道,自己手里的錢越來越多,能買的東西也更多。
百姓手里有錢財之后,果真是大量的購買,使得很多貨物都是供不應求,生產者也很是開心,開始大量的投入生產,生產出更多的貨物來,而在這個時候,廟堂也做好了統一物價的準備,在全國之內,對農具,茶,鹽,布匹等等的諸多物品都做出了相對公平的統一物價,并且一再規定,只能由廟堂來提高這個價格,商賈們不得提升!!!
這樣一來,倒是能在短時間內壓著物價,不讓物價太快的上漲,不過,上漲還是必然的,因為若是一直限制著,生產者虧損,他們就不會再繼續生產了,這些則都需要袁紹來密切關注著,做好提升,降低的準備,需要他一個人來調控天下的市場,顯然是極為忙碌的,袁紹時刻都是強打著精神,不敢松懈。
孝康皇帝為了使民富裕,耗費了全部的精力,沒有想到,在如今,卻是如此迅速的達到了這個目的,雖然這個富裕是有些虛的,可作用還是很大的,他能極大的改變百姓的處境,起碼在物價受到控制的情況下,百姓們不只是會像原先那般自耕自足,自紡自穿,他們偶爾會外出,買些好看的衣裳,買上一臺織綾機。
的確是有利于改善民生的。
生產者所能獲得的利潤雖有減少,可是因出售的量大,也能彌補過來,不至于虧損。
短期內沒有出現什么問題,袁紹也安心了一些。
只要能保持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想要經濟繁榮,國庫充實是沒有問題的,此策不僅是對百姓產生了影響,更多的還是對地方上的豪強產生了影響,這些豪強,原本家里耕地無數,奴仆無數,可是在層出不窮的限制之后,他們不能擁有大量的耕地,甚至連奴仆都無法保留,而不多的耕地,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佃戶。
豪強也不能白養著他們,而看到市場繁榮的他們,轉身投入到了生產者的行列里,他們有大量的金錢,可以收購原料,可以進行加工,他們有不少的奴仆,可以擔任勞力,只要供他們少量的糧食錢財就可,如此情況下,豪強們逐漸開始摒棄原先的耕作致富,開始了生產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