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沒有言語,說道:“我這里還有不少事,就不久留了....”
看著袁紹在不遠處,跟幾個官吏商談著如何弄出錢來承擔南軍的活動,不知為何,孫堅心里卻有了些敬意,“本初!”,他叫道,袁紹轉過身來,看向了他。
“勞煩你了...”
袁紹沒有理會他,朝著遠處咆哮道:“還愣著做什么!!去我家拿地契啊!!!”
與此同時,華雄的那本著作,也印刷出了不少本,開始流行天下,劉熙做到了他所說的,他要求各地的官吏們都要讀這本書,農桑是最為重要的,不許怠慢,若是有怠慢的,定然處置,劉熙的這個詔令,的確是讓華雄的著作迅速流通開來,天下官吏們大多都拿到了這本書。
在雒陽之內,華雄的著作也傳播了出去,書是好書,可是名字,就是讓眾人都不大能接受了,與華雄所想的不同,這些人,對于農桑之事,并沒有華雄所想的那般關心,考核之中會考農桑,可是這不一樣,考核之內的農桑,乃是考察士子們,在什么時候督促百姓去耕作,在不同的季節做不同的事情,是讓他們勸課農桑,略知大概的,而不是讓他們親自去耕作的。
同樣,若是華雄所寫的書籍,是讓士子們學會如何督促百姓去放牧,或許士子們會喜歡,可華雄寫的就是如何放牧,如何治療牲畜,對此,士子們只是呵呵一笑,農桑雖重,卻也是低賤,何況是放牧,難不成,要我們這些賢才們去放牛放羊不成??故而,華雄的書籍,在士子之間,并沒能大規模的流傳開來。
最初也不過是好奇,方才流傳了一時,后來也就漸漸沒有了聲音。
在地方上,書籍還是發揮了不少的影響,官吏們將書抄寫印刷,發給了百姓,或許就是講解與百姓,這還是大漢首例,一眾百姓聽著官吏們捧著書,講述如何放牧,也是笑著聽著,不少家里,剛剛啟蒙的幼童,會幫著家人講解,華雄在寫書的時候,就是寫的極為通俗易懂,當然,高深他也寫不出來。
不過,廟堂內,地方上諸多名士的不屑,還是讓這本書的價格大打折扣,沒有他們的引領,讀書人是不會上心的。
對此,華雄也想出了自己的辦法,平日里,他就堵在皇宮門前,或者南街,捧著不少的書,只要是看到了大臣,他就會強行把書塞給對方,并且樂此不疲的講解牲畜對于百姓的重要作用,他希望這些人能幫著他宣傳,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充斥著貴人的南街,常常能看到華雄捧著書,攔著大臣,講述著。
“華公?前天還在廷尉見過你,怎么今天就在這里啊?”
“哈哈哈,來,來,那些你不用管,看看這本書,我寫的,關于牲畜牧養的,你也知道,牛耕的巨大作用,你看,建寧二年,涼州發生了牛疾,死了近三百頭牛,間接毀滅了無數家庭,有的地方,是整個耕地都荒廢了啊,還有些養牛的,受到了懲罰,諾達的家族,就只有一個,兩個能活著的...”
“哦...是很重要啊...”
華雄將書塞給對方,又看到了另外一位大臣,急匆匆的離去,大賢看了看手中的書,不屑的笑了笑,看著遠去的華雄,丟在了一旁的道路上,坐車離去。
華雄趕來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地面上那本書,他彎下身來,撿起了書,吹掉了上頭的灰塵,看了看周圍,苦澀的笑了笑,抱著書,離開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