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啊,我今天與那些官吏們聊過了,其實你做的還是不錯的,可惜,就是急了一些...你不知道,陛下花了多大的精力,才將朝中群臣壓下去,不然啊,只怕袁尚現在就已在押你回雒陽的途中了...”,諸葛亮笑了笑,又吃了些果子,方才問道:“荀公啊,正是此事,我想要勞煩荀公,不知荀公可能相助一二??”
荀彧渾身一顫,茫然的看向了諸葛亮。
前有虎,后有狼。
“何...事啊?”
諸葛亮低聲跟他言語了起來。
延康三年十一月。
袁尚的奏報已經到達了厚德殿,天子也就下達了最后的處置令,罰曹操一年俸祿,令其不可草芥人命,司馬懿未曾觸法,給與賞賜,荊南刺史諸葛亮,雖無不軌之心,可抓捕官吏,扶持心腹,罪大惡極,即刻免去其荊南刺史之職,令荀彧暫擔此位,待其返回雒陽后再議。
天子這番詔令,平息了廟堂群臣的不滿,對曹操的懲罰算是比較低的,不過,他畢竟是司徒,只是,對諸葛亮的懲罰,直接免去了他的職位,這就有些嚴厲了,大多人都覺得可惜,諸葛亮行事,還是有些匆忙啊,不過,劉熙也算是再次樹立了一番自己的威嚴,縱然你是朕的姑父,也不能亂搞,否則,法不留情。
不過,詔令上并沒有規定出諸葛亮何時回來。
故而,諸葛亮還是在荊南。
只有袁尚心里清楚,荊南如今的刺史有兩個,一個在明面上,一個在暗地里。
袁尚并不明白,諸葛亮為何不顧自己的聲譽,想出這樣一個謀劃來,來治理荊南,荊南大治,功勞也會是荀彧的,諸葛亮永遠都是吃虧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明白他才是真正使得荊南大治的那位能臣,這么做,究竟有什么意義呢?不為了名望,不為了俸祿,到底為何要付出這般大的代價,也要留在荊南??
袁尚在離開之前,也曾問過諸葛亮。
諸葛亮笑著,卻只說了一個字。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