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搖了搖頭,說道:“不必,還是將事情解決了,再吃罷,不然朕滿腦子都是各種政事,飯也吃的不爽快!”,看到天子如此堅持,兩人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遮瞞了,荀彧看了一眼諸葛亮,諸葛亮正要開口言語,荀彧卻拉住了他,肅穆的看向了天子。
“陛下,是這樣的,上次臣來厚德殿,與陛下商談限制州牧之事,一直都沒有什么思緒,就想著換個官職來取代刺史,臣去了尚書臺,見到了郭嘉,對了,他還服了散,這廝與臣言語,當今廟堂與地方的官吏都太繁瑣,各種交錯,政治不清,不僅讓百姓們忙碌,就是官吏們自己,效率也是低下...”
“簡單的來說,百姓為了出縣城,就要找亭長取證,找縣衙,找城門曹,得要跑上六七個地方,最后才能辦好,各種事情都是如此,格外的繁瑣,這還極大的加重了國庫的負擔,養那么多的官吏,實在是艱難啊。”
“故而,若我們能簡化廟堂與地方的官吏制度,能夠讓監察權全部在御史的手里,選擇精英來入職,廟堂省下來的錢財投入進去,只怕比原先要更加的效率,更加的方便,對國對民,都是大利,郭嘉還想出了一個很好的官職制度,陛下,你看....”
荀彧說著,從衣袖里拿出了文書,遞給了有些茫然的天子。
天子低著頭看著文書的時候,荀彧又解釋了起來,”讓三公成為虛職,主要分以三臺來施行,而三臺的中心都是在陛下這里,這樣一來,就不怕逆臣之類,另外,這樣的效率會更快,還有,各司之間,也有了統轄的關系,不會像如今這般的雜亂,濟民臺,官學臺,印刷臺這些中立的機構,也就有人可以整合到整個官吏體系之內....“
”包括如今用不到的屯田中郎將,還有當時為了應急而設立的官吏,都可以廢除,或者改變。“
看著荀彧遞來的文書,聽著荀彧的解釋,劉熙忍不住的吸了一口冷氣,你要取消三公??要取消屯田官?還要拿掉九卿手中的權力?連執金吾都要取消??你也不怕朕的老丈人活撕了你??
劉熙看著文書,目瞪口呆,咽了咽口水,說道:”這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荀彧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會,只要陛下應允,臣就有辦法來說服百官,讓他們同意,臣保證,定當順利的完成改制,陛下,那一日,我在郭嘉府邸里,郭嘉曾于臣說,操辦此事,極為的兇險,定會危及家人,讓臣找一位家世了得,才智過人的幫臣...“
”于是乎,臣找到了諸葛亮,他符合一切的要求,而他的辯論之才,陛下方才也看到了,他會替臣出面,來面對百官,他負責說服,之后的整理,臣會自己完成...若是有功,臣愿意全部讓給諸葛亮,若是有過,臣會獨自承擔,絕不會讓諸葛亮涉及半點!“
荀彧認真的說著。
諸葛亮也是恍然大悟,我怎么說這個政策跨度如此大呢,原來是郭嘉服散后想出來的啊!
劉熙看著面前的諸葛亮,心里呵呵一笑,這廝啊??你讓他跟朕的群臣辯論??你是想要他將朕的百官都全部罵到太醫那里去麼??
荀彧認真的說道:”陛下,因長期的革新,官制混亂,對其的革新,勢在必行,只是在早晚罷了,趁著如今三公威風喪失,不能聯合反抗的時候,及時施行,或許要好過下一任的三公出場,號令群臣的時候,三公的權勢太大,三公聯合,完全能在廟堂里....“
”夠了!!三公都是朕所信任的,你縱然為朕的叔父,也不能隨意的挑唆朕與三公的關系!!”,劉熙憤怒的說著,他站起身來,眼里的不滿,讓荀彧的心格外的冰涼,難道,自己的這個想法,就要如此死在腹胎麼??沒有想到,天子竟然會如此的反對啊。
劉熙站起身來,走動著,說道:“朕對百官,是從未猜疑過的,朕信任他們,大漢的每一個官吏,朕都相信,你這樣的說法,實在令朕心寒,朕實在憤怒....荀叔父,今日,你就先出去罷,朕不愿與你多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