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九年,元月
剛剛進入新的一年,荀彧的一項提議,就使得群臣爭吵了起來,爭吵不休,話題并不新鮮,不過,這一次,卻是初次將問題放在了明面上來處置,這項提議,正是關乎于匠人的。
延康八年,這位新的尚書令只做了兩件事,第一,費盡心思的提拔了一大批的官吏,不懷好意者將這些得到重要的地方官吏以及廟堂重臣們稱為尚書親隨,這些尚書親隨們,分布在了各個地方,從州牧至于縣令,無不是延康八年里所提拔的,故而,他們也有對自己的稱呼,喚作”八年官“。
在新年第一次的廟堂朝議中,有人想好了該如何吹捧天子這一年里的功德,也有人想好了該如何迎接新的一年,反正,沒有人想到荀彧竟會如此提議。
在中書令宣布朝議正式開始之后,荀彧忽然站起身來,語出驚人。
“臣以為,大漢官員當設立一個固定的任期,五載的任期,當任期至,吏府進行政績審核,以五年內的政績為由,進行提拔升遷,另外,往后官吏不得舉薦!”,荀彧這一番話出來,眾人頓時就驚呆了,五年的任期,有些人贊同,有些人反對。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吏府的嚴格盤查,認真任命,群臣里無緣無故反對的人已經沒有了,這些爭吵的人,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贊同者以為,在地方上,官吏任期太長,會動搖廟堂對地方的統治,另外,這樣的任期制度有利于官吏們的步步升遷,不會有人因舉薦而一步升天,這對其余勤勉的大臣無疑是不利的。
能夠排除那些只會靠著口舌之利來討取歡心的,能夠通過獲得上官賞識來升遷的投機取巧之人。
也有反對者,認為五年的時間太長,這樣會將淹沒很多的人才,就如諸葛亮,司馬懿那樣的人才,若是按著荀彧的方法來,豈不是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爬到廟堂的核心來?這種循循漸進的方法對于人才而言,實在不公,要么縮短任期,要么就對人才網開一面。
不過,顯然,荀彧是不認可網開一面這種說法的,荀彧清了清嗓子,站起身來,看著群臣依舊在爭吵著,他看向了呂布,呂布這才緩緩走到了最中間,沒有言語,只是冷冷的看向了眾人,正在爭吵的大臣們頓時安靜了下來,呂布這才說道:“尚書令請講。”
“諸位同僚,無論是什么樣的人才,都是需要時間來磨礪的,就算是如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也必須要經歷一個從下到上的過程,不然,那就是一個只會空談的大臣,與國不利...”
“沒錯,只靠名氣,沒有任何經歷的話,農科都會不及。”,一旁的郭嘉懶洋洋的說著。
“哈哈哈!!!”,張飛忍不住笑了起來,看到荀彧那有些肅穆的臉龐,方才擺出一副認真的臉來。
荀彧繼續說道:“當然,諸君說的也有道理,我可以將任期減少,在任期間政績杰出的,可以進行升任,不夠格的或懲罰,或者調任...循循漸進,從縣令到太守,從太守到州牧,再進入廟堂...不會一步登天。”,說完,他方才坐了下來,呂布示意眾人繼續商談,廟堂里方才再次變得喧嘩起來。
從開始到現在,劉熙都沒有開口,只是靜靜的看著他們。
郭嘉坐在下方,只覺得渾身難受,戒掉酒之后,他整日都是打不起精神,不斷的打著哈欠,萎靡不振,張飛就坐在他的身邊,看著群臣商談,低聲問道:“郭君!!!你以為此策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