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必擔憂,文若的那位族侄,也是足夠優秀,絕對能夠鎮得住他...不過,倭國的情況嘛,我覺得,也是差不多了,這些年里,一直在推行文治,如此多年了,也是時候該進行其他方面上的治理了,我看倭島的上奏,那里發現了一些礦,甚至還有金銀之礦,足夠用以發展了...”
“另外,這揚州航道完成的話,倭島就會是大漢從南至北航道的最后一個港口...法正前些日子上奏,說是想要在倭島也設立一個海外府的機構,用以探索倭島之外的海洋...”,郭嘉說著,沉思了片刻,說道:“陛下啊,國內正在施行十年大策,我們的目光,也時候放在海外了...”
“這些年里,海外府的稅賦不斷的增加,也證明了這政令的實用性..昔日,我師君曾與聞人公爭吵,他們所爭的,就是海外的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不過,那時我還年幼,甚至都沒有辦法參與到他們的談論之中,師君說,大漢應當征伐海外,設立郡縣,宣揚文治,使得遍地漢風...”
“聞人公卻是不同意,他認為,當取海外之物,以養我九州百姓。”
“我當時還不明白,他們到底在吵什么,如今,我方才明白...陛下,你覺得如何呢?當以郡縣教化,或者養我九州百姓呢?”
劉熙瞇著雙眼,思索了片刻,笑著問道:“這會沖突麼?”
“嗯?”
“設立郡縣,教化當地百姓,與養朕天下之黎民,這并不沖突啊....朕覺得,兩者都可行。”
郭嘉愣了片刻,方才笑了起來,“陛下說的有理,我明白了。”
.......
延康九年,除卻年初的不幸,還算是不錯的一年,各地都沒有遇到什么災害,天下都在為十年的目標而努力著,不少地區已經開始施行各自的政令,廟堂也是在審核之后,給與一定的扶持,國庫還算是比較富足的,馳道與運河的收入也在緩緩增加。
車舟稅并不高,奈何數量很多,光是揚州運河,每日進出的船只便是以萬計,再加上馳道的征收,海外府的給與,國庫是相當的充足,達到了足以讓聞人公笑死的地步,奈何,他是見不到這國庫了,他也不能笑了,國庫的充足,帶來的影響是非常良好的。
地方施行政策,都能得到廟堂的扶持,諸葛亮從廟堂那里弄來了六億錢,用以設立礦場,這放在往日,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災害,何時見過廟堂給與地方錢財的?
政治更是清明,從地方亭里開始,各級官吏都是嚴格選拔出來的,很少有庸碌之輩,這就是官學的好處了,為大漢培養了無數個精英,原先知識水平不高的官吏,都已成為了過去,亭里之長,都是些學府內走出來的士子,甚至還有通過考核的能人。
廟堂里不再有世家的叫囂,地方上也不再被豪強所把持,官吏也不全是大族出身,開明程度已經達到了讓王節信拍手叫好的地步,奈何,他是見不到這情況了,也不能拍手叫好了。
這片受到了無數先祖英烈所保佑的土地,愈發的昌盛。
ps:這網上教課究竟是什么樣的啊,我這個實習老師真的是發愁啊,馬上就要給孩子們上歷史課了,現在還是一頭霧水,據說是要網上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