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總算是呼出了一口氣,終于到了自己能聽得懂的領域啊。
“陛下啊,如今的官學,尚且不夠完全,臣覺得,想要進行教育之普及,就得形成明確的制度,故而在律法內也立下了規定,將官學分以學堂,所謂學堂,便是幼童啟蒙,以三年為限,進以考核,入官學,官學為中等學府,亦三年,考核,進門子學等學府,四年...方才有資格參與正式考核!”
諸葛亮認真的說著:“可如此一來,耗費巨大,光是書籍材料..祭酒...便會讓國庫出現一筆巨大的支出,不過,臣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這其中就要講究一個支出與收獲的關系...”,起初,劉熙還是能聽得懂,當諸葛亮再次放飛自我,極為開心的講述起教育開支與收獲之后,劉熙就有些跟不上了。
而當諸葛亮開始推算日后的士子數量,士子們的優待,甚至是在思索兩百年后大漢的農耕人口與士子人口,在思索大漢的農桑會不會因此受到巨大影響的時候,劉熙已經懵了。
“孔明啊...還是改日再談論這些罷,朕有些頭痛..”
“陛下,朕也略知些許的醫術,不知是雙額疼,還是后腦痛?若是雙額,那還容易些,可若是后腦,那就可就要危險了啊...”
“朕的雙額疼啊...”
“那可能是陛下勞累過多,請陛下早些休歇罷,對了,還有手工與運河的事情上,臣也有些困惑,明日臣再來,與陛下一同解決這其中要事。”
劉熙欲言又止,看著面前的諸葛亮,沉思了許久,方才問道:“孔明啊,朕聽聞豫州的發展很不錯,要不你過去借鑒一番豫州的發展內容,再推廣至于全國?”
諸葛亮撫摸著胡須,輕輕一笑。
“陛下過譽,豫州先前便是臣在搭理,若是陛下想要推廣,我將其中關鍵之處告知陛下便可,何必再親自去往豫州一趟呢?”
劉熙猛地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顫抖著閉上了雙眼。
“陛下太勞累了,稍后啊,臣讓家里的伙夫給陛下送來幾條大魚,那都是我師君生前最愛吃的,陛下不知,這東濊之魚啊,竟是長著龍須的...味又極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