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漸漸又恢復過來了,這位天子,再一次從絕境之中走了出來,坐在厚德殿里,半垂著眼簾,手中總是捧著一本書,沒有人敢對視,也沒有人敢打量,在他的身邊,司馬懿率侍中臺諸官吏,正在批閱各地送來的奏表,當今天子是最好勤政的。
先有司徒曹公曰:臣聽聞,仁廟之時,殿內之批閱以三車運送,毅廟之時,仍有兩車,此故盛世之始也。
大概,天子也是從那時開始了自己對于處理政務的嚴格要求,每一日,官吏們都是駕著馬車,將各地的奏表遞送至于厚德殿,讓天子來進行審閱批復,曹司徒昔日之言,大抵是想通過孝康皇帝的勤政來鼓勵天子,讓天子莫要心生懶惰的,可是,他大概也沒有想到,這位天子竟信了他的話。
沒錯,三輛馬車的奏表,那是曹操所編出來的,就算有如此之多,當時的奏表也是直接進入尚書臺,到達王符的手里,所以真正每日批閱三車奏表的人,應該是王符才對,他只是夸張了一下,用來勸君,只是,劉熙是信了他的鬼話,從延康三年開始,每日批閱二三車奏表,卻不曾有一日荒蕪。
坐在厚德殿里,司馬懿迅速的完成了對諸多奏表的批閱,天子還是很勤勉,不過,自從設立三令之后,天子就將一部分的地方批閱交予了侍中令來進行批復,在這方面,司馬懿顯然是比諸葛亮要做的出色,諸葛亮這個人,什么都好,就是對臣子們太過于溫和。
就說先前,群臣常常上奏天子,奏表里竟都是些混賬話,郭嘉批閱之時,直接破口大罵,將這些人罵的抬不起頭來,重則罷免其官職,使得小人不敢腹議與廟堂,可是諸葛亮擔任侍中令的時候,就不敢如此了,好在如今的侍中令,也不是好相與的,只是靠著幾個奏表,就能看出其為人來,罷免了不少的庸人。
再一次完成了批閱,司馬懿緩緩抬起頭來,剛抬起頭,便看到一直盯著自己的劉熙,心中大驚,連忙低下了頭,天子威勢無二,已近四十之齡的天子,變得愈發的可怕,心思更加的深沉,司馬懿暗自想著,自從世宗皇帝以來,大漢之天子,只有孝莊皇帝是活過了四十歲的。
之后最為長壽者便是威宗皇帝,享年三十有六,不過,在今年,當今天子已經超過了他,成為了從孝莊皇帝之后,最為長壽的天子,三十有七,隨著年齡的增加,劉熙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言語里霸氣竟顯,已然有千古一帝之風范。
“陛下...扶余之報,有鮮卑之余孽者,劫掠大漢商隊...”
“嗯...”,劉熙瞇著雙眼,這才問道:“那你覺得該如何行事?”
司馬懿迅速思索著,他需要想清楚天子的想法,天子行事愈發的老辣,在這一年里,天子竟將廟堂里的部分權力分發給了眾人,言之政事有孔明,內務有仲達,督促者荀公,朕無憂也,又幾次前往祭拜忠烈祀,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部署。
在司馬懿的眼里,天子越來越像一個人,像數百年前某位貴不可言的亭長。尤其是在用人這方面,天子已是爐火純青,百官在他手里,運用自如,他已經是個相當厲害的大漢車夫了,諸多駿馬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不敢脫離馳道半點,那,對于如今的天子,該要如何回答呢?
“臣以為,這些賊寇,膽敢害我大漢之商賈,當誅!”
“臣請陛下派幽,寧之駐軍,前往塞外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