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岳增派了這次醫藥投資的負責人過去實地考察,蔣嘉年這次穿得非常正式,就是鄭學楷也是一改平時白大褂的科研形象,穿上了正裝。
公司現在投資最大的就是技術中心,醫藥科技也是一個非常燒錢的項目,但是一旦能起來,這對醫藥行業,甚至不僅僅是醫藥行業,是對整個領域的一次轟動性改革,尤其是提出的芯片治療。
當然,公司不僅僅是在芯片治療下血本,之前科研院的部分抗癌特效藥的項目再啟動,也是公司的主要項目。
公司現在主要還在科研階段,有部分運營的也是和科研院合作的一些項目,因為要支撐技術中心的研發,在這樣燒錢的科研項目下,公司營業額只能保持持平,技術中心的科研人員也很有意思,大部分是燕大畢業的博士生,個別還沒有畢業,因為蔣嘉年的關系,燕大的教授直接把人借給了蔣嘉年,其余很多則是鄭學楷帶來的科研院部分人員,包括之前鄭學楷認識的幾個能人,就這么一些人將公司支撐起來。
蔣嘉年是其中的關鍵,一般瓶頸期的時候,他總能一針見血,提出非常關鍵的點,突破了好幾個瓶頸,很多實驗項目都取得了很不錯的進展,唯獨芯片技術上稍微沒有那么順利,之前葉青城作為參與這個臨床實驗的相關人員有段時間病情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除了葉青城以為的其他人員母親的病情也僅僅是得到了延緩,效果甚至不如醫院的化療。
鄭學楷本來想有所保留的給負責人看技術中心的實驗項目演示,但蔣嘉年卻將芯片技術的具體情況一并告訴了負責人。
鄭學楷趁著負責人看演示的時候將蔣嘉年拉到一邊直接說道:“小學弟,你怎么可以這么坦誠,有些東西是要包裝的,雖然現在芯片技術的實驗進入了瓶頸期,但那只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只要嘗試完這些失敗,我們一定能突破最困難的階段取得成功。”
蔣嘉年瞥了鄭學楷一眼直接問道:“我只是把風險告訴他們,就算是再厲害的投資人也應該知道風投是有風險,更何況……”
“更何況什么?”
蔣嘉年從知道彭岳增投資還有一個必須他公司那邊的相關人員過來一起參與公司運營的事情后就不太滿意,在別人看來彭岳增只是擔心蔣嘉年太年輕,想要協助蔣嘉年,但對蔣嘉年來說這已經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
葉青城希望通過彭岳增的投資達到認可效果,蔣嘉年之前已經從鄭學楷口中再次明白了彭岳增的影響力,哪怕最后彭岳增不投資,只要他過來考察的事情被公開了,那也夠了。
負責人那邊已經看完了實驗項目,其實他對這類只是一個外行,他過來更多的是看公司其他一些情況,團隊人員、公司財務、相關會議里掌權者的把控能力等等,但這會兒他也忍不住被這些醫學的新發展所吸引,因為這些新技術太讓人心馳神往了。
鄭學楷過來繼續展示,負責人都是一副嚴肅認真的姿態,鄭學楷總感覺有點摸不準,想著是不是蔣嘉年的話讓負責人有了別的想法。
唯獨蔣嘉年先發現了負責人的情緒波動,原本這次交流更多的是鄭學楷在介紹,唯獨這次蔣嘉年先開了口,“癌癥一直是現在最難攻克的疑難雜病,IV的目標不僅僅是公司的盈利,金錢從來只是一個數字,公司創立的初衷本身也只是為了更好治療患上癌癥的病患,減輕這個過程中因為治療副作用帶來的痛苦,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風險的投資,在成功前所有資金的投入都可能化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