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的松等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
六十七年代,一款NSAID的新藥橫空出世,再次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帶來一場狂歡,但腎衰竭、胃腸道損傷等副作用又一次擊潰了無數人的美夢。
直到80年代初期,袋鼠國一位免疫學家,馬克·費爾德曼研究一種會導致甲亢的疾病時,發現一些甲狀腺細胞會過度表達一類可以激活免疫反應的分子,這種分子增多的背后,是細胞因子的刺激。
馬克·費爾德曼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激發自身免疫疾病的,或許正是細胞因子。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費爾德曼各種尋找患者組織,在甲亢患者那里找不到足夠的病變組織,就從其他類似疾病患者里找,才找到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這里。
因為面對這種束手無可的疾病,醫生和專家會經常直接切除患者的患病組織,以緩解病人的癥狀。
費爾德曼就帶著研究團隊,證實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中,出現了大量促炎性細胞因子,當這些因子出現時,患者的免疫調節機制就是失控的。
從這個原理上,費爾德曼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研究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式,動物試驗研究表明,IL-1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潛在病因,那么,是哪種細胞因子促發了IL-1?
如果能找到,再抑制這種細胞因子,不就等于克制了IL-1,更克制了病人的病情?
外界并不看好這種靶向單一細胞因子的治療潛力,但費爾德曼聯手其他專業人士,最終證明了,只要能培養出抑制各種細胞因子的TNF-α抗體,他就幾乎能完全抑制IL-1的產生。
用TNF-α抗體阻斷TNF-α,就能大大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病情。
動物實驗方面,這款新藥進行的很順利,給病鼠注射TNF-α抗體超好,唯一問題是,來自小白鼠的抗體不適用于人體,也有很多副作用。
一直到90年代初,很多公司研發的人-鼠嵌合抗體,治療效果都很一般。
直到全人源TNF-α抗體誕生,才有了成品修美樂。
造福了全球無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21世紀10年代后期,修美樂就是醫藥界重磅炸彈里的重磅!
現在是86年,馬克·費爾德曼的大膽假設早就有了,可能還已經研究出了病鼠的TNF-α抗體,只是被困擾在小白鼠抗體不適用于人類。
全人源TNF-α的誕生,則和生物醫學界噬菌體展示技術息息相關。
1985年史密斯教授首創噬菌體展示技術,并且憑借這個技術,拿下了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20世紀90年代溫特教授對噬菌體展示的多個過程進行多次優化后,成功從小白鼠TNF-α抗體里,獲得了全人源化抗體。
這里面又牽扯到了人類抗體可變區編碼基因的分離技術。
這款全人源抗體被命名為D2E7。
這就是修美樂!
現在86年,TNF-α抗體應該已經有了病鼠版,史密斯開創的噬菌體展示技術也有了,只要學溫特教授那樣,多個過程多次優化,就能搞出來修美樂。
全球上市,未來十幾年累積銷售上千億美刀,更在全球醫藥界評估中,會成為新一代全球藥王。
如果靠著爆表的腦力,抄走溫特教授的成果,趙學延就是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