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說的是,范寧服飾策劃中的一個活動,她想請一批內地大學頂尖學府里的學子們,拍海報、廣告,或者全部穿著范寧的衣服在街頭組團游玩那樣,多亮亮相,刷一下范寧服飾的品牌。
范寧在牛不落是一個中等靠下的服裝品牌。
但來了幾次內地后,米歇爾敏銳捕捉到了一些信息,似乎可以讓中等靠下的品牌形象,通過各種宣傳廣告,把它在內地吹成國際一線。
這年代的內地,很多人對于外來的各種事物,都有些一種熱切的追捧感。
她同樣清楚內地高校的學子們,是多么具有含金量,就說李達康那一類,畢業就市高官秘書了,他也不是個例。
像大江大河里宋運輝那種畢業后從最基層的三班倒工人干起,一路成為科長主任廠長什么的,已經屬于起步發展不順利的了。
眾多名高校學子群體,本就走在潮流最前線,時代最先鋒位置的,若能拿下這些,對于范寧服飾的品牌形象炒作,抬升,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
若范寧能在高校圈子里火爆,在帶動其他圈子,就事半功倍多了。
她是聽王小嘉說,自己那個好閨蜜李佳妮是北大生,還在北大很有人脈,很受同學們歡迎,才對這個小學妹,范寧品牌里勤工儉學的王小嘉一改往日的高高在上,變的親近了很多。
當然,米歇爾·范寧能有這樣的策劃,不是飛機上才臨時起意,是早就策劃好,她這次來內地也是為了這件事。
王小嘉和她閨蜜李佳妮,就是小意外撞上了,試一試。
多一個選擇不是壞事,反正她也沒付出什么,最多是對王小嘉態度好一些罷了。
伴隨小嘉的話,米歇爾·范寧笑容更燦爛,“珍妮,這不是什么壞事,我們范寧免費提供衣物,也是一種物資上的饋贈,你那個朋友若有那么廣的人脈,做成這件事對她也是好事。”
王小嘉不說話了,她有點心虛。
跨國電話里,李佳妮各種拍著良心吹噓她在京城混的很好,人脈多朋友多,到了京城她就是能盡地主之誼的人,保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處理的很好,也會讓老王游玩的很盡興……
還說能帶她一起發財,比她打工賺的多得多。
老王也就聽聽。
沒怎么當真。
男人和男人湊在一起,侃大山吹牛是很常見的,女生和女生之間難道就不會吹牛了?
她不怎么相信,突然在高中畢業后跑來內地讀書的李佳妮,能在短短半年里混的多好。她對于李佳妮高中畢業后,沒去牛不落留學,而是跑來內地京城這件事,都感到很不可思議。
若非兩人離得遠。
那她也會像是曾經李佳妮其他同學那樣,一聽這事就會以為李佳妮發瘋了呢。
王小嘉在倫敦留學,也遇到了一些從內地去的留學生,那些留學生談起內地和倫敦的差距……不少人都是嫌棄自己的故鄉,甚至羞于談太多和故鄉相關的事。
即便是那些依舊熱愛祖國,想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談起京城和倫敦,依舊要客觀承認,兩地存在各種發展差距。
她這次會在電話里聽了佳妮妹子的慫恿后,跑來京城度個假,也有不小原因是搞清楚,李佳妮為什么來京城讀書的。
航班上遇到了老板?佳妮妹子在電話里吹了,她就也隨口吹了吹,哪會想到老板還當真了?
老王的多考慮、猶豫等等,就是心里沒底。
至于米歇爾·范寧的拍海報、廣告、抬品牌形象等等策劃,王小嘉倒是覺得無所謂,給衣服給錢又不是白白使喚人,也算是另一類的勤工儉學。
在她沉默中,米歇爾再次笑道,“對了,我這次除了公事也還有點私事要做,我爸爸喜歡華夏的古董,主要是瓷器、玉器,你朋友若是有熟悉這一塊的,可以幫我安排幾個助手。”
“當然,我不會讓人白幫忙,每個人日薪一鎊,想來他們也會很滿足的。”
一鎊差不多11元港幣,內地不少國企工人月薪一百都算高收入,一鎊的日薪的確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