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就此結束,觀看直播的人們也都在思考。
這個方案確實比失業補貼高明多了,失業補貼反而大量制造懶惰和不勞動,但這一方案,發錢只到35歲為止,之后就沒得發了,年輕人得為35歲之后的人生做規劃,趁年輕打好基礎。
在35歲之前,每一個人都有三次相對平等的機會,等于從出生就投資他到35歲,如果選擇享受,那就是給他三次機會都不中用。
這樣的基因也沒有遺傳延續下去的必要,理應被淘汰,老了可憐也不會有人同情,也不會被社會同情,這就是典型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種人不可能沒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人是極少部分,不足以影響全局。
而且這樣的人也不是毫無價值的,也在為社會帶來強勁的消費。
……
第二個記者提問道:“您好陸先生,我想問的是關于人工費用的問題,直接給人發錢,必然會導致人工成本變得更高,那么就會影響我國發展制造業,不利于社會的就業,對此您如何看待?”
聞言,陸鳴頓了片刻,然后從容篤定的回答道:“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們發展經濟、發展制造業的目的是讓廣大華夏兒女過上好日子,人是目的,產業是手段,不能把本末倒置了。”
“我們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和低端制造業招工難的結構性錯配,要理解這種錯配需要的不是為保留低端產業而壓低年輕人的福利和發展空間,而是要創造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會倒逼科技的應用,迫使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和設備采購,從而為大學生畢業創造更多寫字樓里的那些設計、研發、營銷、融資等領域的高收入工作崗位。”
“當然了,年輕人穩定獲得一筆錢之后,一部分無法支付較高收入水平而又無法用其設備替代人力的那些出口行業就會加速從本土流出,他們會順著東亞生產網絡地理擴張而轉移到周邊小國,這種轉移會給周邊小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機會,提升他們的收入。”
“周邊小國的老百姓有了收入,也就有了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和服務,比如說他們想要買手機,這時候由于是我們在買他們低端制造業產出的商品,是它最大的貿易伙伴,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它最大的市場,市場即權力,那我們就可以提出要求。
“你想買手機嗎?我不說你必須得買我們的華wei手機,但你得給公平的競爭環境,不能刻意打壓我的中高端產品。否則我就從你這進口中低端產品,中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有的是人能替代你。”
“所以,在這種進一步整合的背景之下,這種就業置換,就可以增加我們國家中高端制造業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有助于為我們國家的年輕人創造更多中高端工作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