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今后科創板的股票就叫注冊制股票唄,門檻低了,公司沒有盈利也可以上市,并且還可以以存托憑證上市,這類股票的風險比核準制股票的風險要更大。”
“進科創板有啥門檻?好奇!”
“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萬科創板的股票要滿足日均資產50萬和2兩年的交易門檻,資金門檻是創業板的5倍,基本上沒小散什么事情了,能拿得出50萬流動性出來炒股的人怎么說也得是個中產了吧。”
“50萬準入門檻?那沒事了,和我沒關系了。”
……
隨著科創板的宣布成立并進行注冊制試點的消息一出來,資本圈的各路大咖和普通投資者都或多或少的在討論這個事情。
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地方在于其漲跌幅限制的擴大。
主板核準制股票上市首日股票最高漲跌幅為±44%,而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科創板的股票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舍漲跌幅限制,第6個交易日開始實施±20%漲跌幅限制,一個天地板或地天板能夠打出接近40%左右的振幅,收益更大但是風險也一樣變得更大。
不過可以遇見的是,由于準入門檻的提高,感覺了絕大多數散戶,科創板的韭菜不好割是肯定的,能在這里面玩兒的肯定都是一般雞賊的人,基本上都是鐮刀與鐮刀之間的博弈。
換而言之,科創板的流動性肯定是無法與主板相比,也不能和創業板相比。
畢竟大家都不傻,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若真的是垃圾股,沒有未來,它的股價肯定也起不來,就算股價拉臺到天上去也只是無法變現的虛數,因為沒人會接盤,只有真正的好公司,有未來的公司,科創板里面的資金才會青睞。
主板和科創板要是形象的說,現在的主板是韭菜太多鐮刀不夠用,一茬一茬的割都割不過來,而即將開市的科創板則是恰恰相反,由于準入門檻隔絕了大量的韭菜,導致這里面是鐮刀太多韭菜不夠用,想割也沒啥可割的。
隨著科創板被正式宣布,沒幾個小時,各種網傳消息就紛紛冒出來了。
拼哆哆要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就在這個時候不脛而走,一下子備受關注,這家公司自從取消赴美上市之后,資本市場對其關注始終保持著,很多人都猜測拼哆哆要在A股市場上市,肯定是去創業板,這也是許多投資者都認同的。
但科創板這事兒出來之后,一下子就讓拼哆哆上市再次引發廣泛討論,創業板隨之走寬幅震蕩,對于這個消息而言,創業板是又松口氣,又感覺錯失了什么。
松口氣是因為拼哆哆不來創業板上市,避免千億市值巨無霸的融資抽血,但對于創業板的投資者而言也等于失去了一只不錯的好股票。
拼哆哆的口碑雖然褒貶不一,但它的商業價值否認的投資者很少,能從阿里京棟這些巨頭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不會差到哪里去。
只要能掙到錢,股價能有上漲空間,管它拼哆哆口碑好不好,資本不會在乎這些。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隨后便網傳爆出了所謂的科創板首批75家企業名單將在開市當天上市,實際上只有25家。
而根據傳出來的消息聲稱,這些企業主要分部在生物醫藥、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科技產業領域。
據傳,這75家企業名單,有27家屬于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24家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9家屬于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運輸設備制造業;6家屬于軟件和信息服務業;3家屬于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家屬于儀表儀器制造業;3家屬于通用設備制造業。
好家伙,這個消息剛剛傳出來,把大A嚇的應聲倒下,看到這個消息的投資者們,腦子里只冒出一個念頭,75家公司同時上市,這得從市場抽走多少血?不敢想象……
投資者們甭管是真是假,直接跑路再說,于是反應到盤面上便是開啟了大跳水,資金聞風出逃,爭先恐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