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的談判內容,資金規模已然比外資過去三年來進入的總數還要高出700來個億,談下來基本上未來五年內,主要的境外資本來國內投資A股市場就委托給天盛資本了。
至于這筆資金的來源問題、資金的身份問題等等,天盛資本是不管的,只接收這么大的額度,至于到底是境外那些資本機構的錢,他們自己去掰扯。
掰扯好了就聯絡天盛資本送錢過來就行了,未來撤資或者紅利分發,天盛資本也只會按照協議打過去,具體怎么分那是華爾街內部各大資本機構的事情,撕逼也好,怎么分蛋糕也好,跟天盛資本沒有半毛錢關系。
其實話說回來,陸鳴和天盛資本壓根就不需要外資,因為國內的資本已經過剩的愈發嚴重了,說人話就是不缺金主,拿著錢排隊在天盛資本門口的人多了去。
之所以接收華爾街資本機構的資金,顯然也是為了更高的戰略目的而進行的一場交易,至于具體是什么,陸鳴也不會去過多深究。
末了,約翰·布雷恩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同時也說道:“第69頁,對于10%的利潤保底方案我們不認同,這太低了,我們要30%的比率。”
顯然,華爾街并不滿足于此,也清楚陸鳴的賺錢能力。
陸鳴忽然一笑,看向對方說道:“布雷恩先生,你認為可能嗎?華爾街能做到嗎?敢嗎?不!不敢,就連5%都不敢!”
協議里面的一項最為關鍵的內容便是天盛資本保證為這筆資金的利潤兜底,也就是說無論實際上賺到多少錢,哪怕是投資失敗虧錢了,不但要給華爾街保本金,還得繼續支付本金10%的年化利潤,年年如此,直至10年后天盛資本才有權主動解約。
這筆投資對于華爾街而言,最大的誘惑力便在于穩賺不賠,不用承擔任何虧損的風險,是百分之百確定,因為天盛資本在其中做信用背書了。
未來10年內這筆投資會為其帶來1435億美元的絕對利潤回報,平均一年143.5億美元,不計10年來的通貨膨脹,這是相當誘人的。
資本最厭惡的就是風險,而這筆投資理論上是零風險的,除非為其做信用背書的天盛資本破產清算,但這么大的一家非銀金融巨無霸,破產也幾乎在理論當中,即便破產也需要時間反饋,華爾街也能在其破產之前撤出來。
約翰·布雷恩頓時說道:“陸先生,相較于貴公司165%的年化投資回報率而言,10%太低了。”
顯然,華爾街將自己貪婪的一面不加掩飾的展現出來。
陸鳴笑著說道:“天盛已經度過了瘋狂的高速成長期,邊際效益遞減是必然的趨勢,以天盛目前的體量年年保持165的利潤增長持續繁殖,全人類的資本也不夠支撐多少年。”
就在約翰·布雷恩準備開口的時候,陸鳴馬上搶先道:“聽著,天盛資本一直在拒絕內地過剩的資本,不是我缺錢來求你,而是我給你躺贏十年的賺錢機會。”
一時間,雙方談判陷入了僵持階段。
這場談判早在雙方見面之前就已經進行了接近半個多月的時間了,今天是最終的敲定日,成與不成都得有個結果。
在接下來的時間,雙方仍然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討價還價,期間也有多次休會。
哪怕是0.1%都是雙方竭力爭取的,在幾千億資金規模為底數的量面前,即便是0.1%也是幾個億的絕對數字,是一筆巨額的利潤。
到了晚上19點左右,雙方再次會面并且談妥了最終的數字,即11.37%的比率。
也就是說,這筆資金在未來十年內無論盈虧,天盛資本都會給華爾街方面11.37%的利潤率,如果這筆投資虧了天盛資本自掏腰包補上缺口,但如果賺了,比如實際上某年回報達到50%,那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天盛資本的了,跟華爾街沒有半毛錢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