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祁隆言簡意賅的說道:“你的意思是,應對氣候問題企業也得考慮轉型乃至全面轉型?”
碳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不夠就得買,對于企業來說不言而喻。
陸鳴笑道:“老爺子一語中的深切要害,安氏集團不僅是在文旅產業這筆交易上,旗下涉及一些污染度過高的行業得考慮抽身出來,盡快完成轉型工作,當然這還是我的個人建議,要不要這么干,老爺子您自個兒拿主意。”
安氏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大集團企業,涉及的行業眾多,工業制造這塊也是在安氏集團經營板塊中占有很大比重的。
陸鳴繼續說道:“一旦達成實質性的國際共識,節能減排碳中和肯定的,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搞節能減排發展的新能源技術,碳中和就是通過植樹造林或新能源技術把大氣的碳吸取存儲起來,而且在未來一定會在國際上大力推進碳中和以及清潔能源產業。”
“原因很簡單,就兩條,第一是氣候問題迫在眉睫想拖也沒法拖了,第二是在清潔能源的制造上,不管是光伏發電設備,還是水力發電設備,亦或者風力發電設備,目前我國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包括北美、歐洲在內的全球范圍內建設投入的風電、水電和光伏電產業,超過一半的設備是由我國提供的,全球市占率第一。”
陸鳴這話不用說太多安謹鴻等人明白,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國家沒有道理不在世界大力推進碳中和,發展推進新能源產業既是當下解決氣候問題行之有效的一條策略,同時也大大有利于國內相關產業在全球的發展,是有巨大的利益。
要碳中和得發展新能源吧?要清潔能源是不是得買設備?買誰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國內的新能源技術還沒有起來的那些年里,歐美人一直在說要保護環境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什么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等,歐美人天天都在說。
到了今天華國的市場份額拿下全球一半以上之后,歐美人就再也不提了,甚至開始阻止了,比如歐洲那邊甚至在嚴格限制采購大中華區的光伏、風電設備。
由此可見,把氣候問題單純的歸結為氣候科學問題那是真的單純,這背后更是有zheng治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等等。
不得不說的是,國內的制造能力確實彪悍如虎,如果說在全世界范圍給所有的國家評選一個“卷王”稱號,我兔絕對當仁不讓。
新能源領域就說這光伏產業吧,作為一個新興朝陽行業其實發展沒多少年的,但就在最近這短短幾年時間里,國內的那些個光伏企業愣是把這個新興行業給干到了產能過剩的程度,歐美人看了只想蹦出一萬個“瑪惹法克”,也難怪逐漸不提新能源什么的了,因為最大的獲利方是東方的那只兔子呀!
但眼下全球變暖又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歐美人不提也得提,不然以后問題更嚴重,地球不需要人類保護,保護環境只是人類的自保行為,若是任由氣候失控是全人類都完蛋。
……